臺北市
27°
( 27° / 26° )
氣象
2025-07-20 | 周刊王

7月5日「大地震」虛晃一招! 地震專家呼籲勿掉以輕心:該來的還是會來

7月5日「大地震」虛晃一招! 地震專家呼籲勿掉以輕心:該來的還是會來
前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前主任郭鎧紋表示,近期2起高緯度地震「不太妙」。他雖傾向於目前處於「超級平靜期」,地震沒有那麼快會發生。但再長的平靜期總有一天會結束,「該來的還是會來。」(圖/報系資料照)

[周刊王CTWANT] 此前,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作品中描繪,2025年7月5日將發生大地震的預言在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威力甚至衝擊日本觀光產業,然而當7月5日到來,什麼也沒發生還是讓不少人鬆了口氣。不過,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博士仍透過媒體發聲表示,目前全球已將近4年未出現規模8以上地震,分析歷年「地震規模8+週期」資料,認為現在處於「超級平靜期」,地震沒有那麼快會發生。但再長的平靜期總有一天會結束,「該來的還是會來」。他還提出,最近發生2起高緯度地震「不太妙」,可能在暗示活躍期的到來,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郭鎧紋在受訪時指出,過去全球發生規模8以上地震的間隔時間,大約以1年半左右為週期。但從2021年8月12日至2025年7月19日為止,已經有1437天沒有發生規模8以上的地震,還只差41天就會超越紀錄中第5長的規模8以上地震週期(1934年1月15日到1938年2月1日)。

不過郭鎧紋同時也提出,只要時隔超過1年半,間距有時候就會拉得非常長,「讓你等到好像天荒地老」,因此雖然目前已經4年左右沒發生地震,但他仍傾向於目前處於「超級平靜期」,地震沒有那麼快會發生。他還指出,歷史上間隔最長的規模8地震週期是2753天,約7年半之久,但即便如此,再長的平靜期總有一天會結束,「該來的還是會來。」

郭鎧紋提到,自1900年迄今,全球共有1566起規模7以上地震,其中規模8地震發生99起,占6.32%。在過往資料中,任一規模7地震後「發生規模8以上地震」機率約為6.32%。另外,規模8以上地震發生的前7天內「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的機率則有30.3%。要是再把時間推長到14天,機率則有升高到65%左右。因此他提出在某處發生規模達到7的地震以後,接下來的數週時間就會進入「震動模式」。而最近一次規模7以上地震,發生於7月17日的美國阿拉斯加州近海,因此震後7天內都應注意防範規模8以上地震。

郭鎧紋還指出,若把整個地球依「緯度」分成三區,北區就是北緯30度到北緯90度,中區是從北緯30度到南緯30度跨過赤道部位,南區則是南緯30度到南緯90度。「北緯30度是很神秘的一條線,大陸長江流域就是北緯30度,金字塔人面獅身像也是望著北緯30度,中美洲的一些金字塔也都剛好在北緯30度上面。」

郭鎧紋列舉自1900年後發生的規模前8名大地震,規模最小8.7、最大9.5,其中有6個規模8.7以上大地震都發生在北緯30度以北,或南緯30度以南區域;而根據規模8以上地震數據,北緯30度以北有30個、南緯30度以南14個,共釋放31萬2781顆原子彈能量,數量不到一半,但釋放的能量卻占約7成。因此他總結:「越往南北極,地震規模越大。」

郭鎧紋又提到,近期介於南美洲與南極洲之間的德雷克海峽(Drake Passage)在5月2日上午曾發生規模7.4地震。7月17日凌晨,美國阿拉斯加州近海又發生規模7.3強震。他對此示警說:「高緯度地震不太妙!有點在釋放能量,暗示可能要進入活躍期。」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