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6° / 25° )
氣象
2024-03-25 | 環境資訊中心

科幻經典《沙丘》真實版 奧勒岡沙丘「地球化」的故事未完待續

蒼茫大地上,渴求安居的人類試圖「馴服」自然,藉由「地球化」(terraformed)技術讓黃土漫天的環境變得適宜人居。 這是科幻經典《沙丘》中的不毛星球厄拉科斯(Arrakis)的故事。1950年代,赫伯特(Frank Herbert)來到美國奧勒岡州太平洋沿岸的佛羅倫斯鎮(Florence),他從小飛機上俯視這片揚沙之地,腦海逐漸出現了一顆沙漠星球,以及人類和沙丘對抗的故事。 根據19世紀的 記載 ,奧勒岡海岸大多是山地,覆滿著雪松、松樹等針葉樹,僅在休斯勞河(Siuslaw River)岸邊僅有3、4公里的沙丘。歷經數十年人口移入、開墾與放牧,水土流失、溪流泥沙淤積,逐漸變成15至45公尺高、綿延數公里的沙丘。 沙塵不斷吹向道路、基礎設施和建築物,人類的領域一步步退後。1910年代,美國農業部決定阻止沙丘的逼近。他們種下一批批的歐洲海濱草(European Beachgrass),希望這種擁有濃密根狀莖的植物能「制住」變化多端的沙丘。 海濱草成功了,它們抓住了海風與海浪帶來的沙粒,在海岸邊形成一座座前灘沙丘(foredune),沙丘背後因而下凹、成為平坦的區域,往內陸延伸超過一公里遠。這就是赫伯特在奧勒岡所看到的景象。 年輕的赫伯特是名記者,他應雜誌邀約前來,原本計畫寫一篇關於生態學者與工程師如何克服環境的報導,但這篇文章從未刊登。他深深著迷於人類和沙丘對抗的故事,...
科幻經典《沙丘》真實版 奧勒岡沙丘「地球化」的故事未完待續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