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上榜、城市加分!餐飲評鑑如何成為台灣城市品牌的新引擎?

近年來,台北、台中、台南與高雄相繼入列《米其林指南》城市,台灣不僅登上國際美食地圖,更打開了一條城市品牌行銷的新機會,獲選的餐飲業用一碗麵、一份點心成為城市品牌故事的一部分,甚至讓台灣的頂級餐廳與夜市小吃,同時獲得更多的關注。
根據經濟部統計,2025年第一季全台餐飲業營業額達到新台幣2739.8億元,創下1999年有統計以來的單季新高。其中餐館營收為2235.3億元、飲料店達338.6億元,財政部資料也顯示,2025年2月為止,全台餐飲業家數已達17萬3349家,較兩年前同期成長6.1%。
《城市品牌行銷-自信讓我們的城市更偉》ㄧ書指出,餐飲產業是形塑城市品牌的重要方式之一。現在北中南各大都會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美食生態圈,新北市、新竹縣市即將加入米其林與必比登的評鑑行列,未來將擴展為更全面的美食城市面貌。
美食旅遊崛起 消費文化帶動城市行銷
消費者願意為高品質飲食與文化體驗付費,已逐漸形成成熟的美食市場。對於小農、永續食材、健康飲食的重視日益提升,而米其林綠星與必比登指南正好對應這樣的價值觀。根據交通部觀光署資料,近7成來台旅客以「品嚐美食」為主要動機,美食已不再是配角,而是觀光與城市魅力的主軸。
另外國外米其林星級與必比登餐廳,也陸續選擇來台開店,這不只是對台灣味覺的肯定,更是看中市場與精準客群的潛力。當我們看見國外米其林星級與必比登推薦餐廳紛紛來台,也說明了台灣逐漸成為國際品牌眼中的餐飲文化與市場的耀眼舞台。
過去提到城市品牌競爭力,往往聚焦在科技產業、建設投資與居住房價,但對一般市民與國際旅客來說,需要跟與自身消費連結的元素。米其林與必比登,提供ㄧ種更親切、直接體驗的城市形象建構方式。
城市文化讓味道變成地方特色名片
當台南的鱔魚意麵或高雄的鴨肉飯登上必比登名單,不只是餐廳生意爆紅,更讓地方特色餐飲記憶被「國際認證」。城市品牌的行銷,需要具象而具情感的內容持續累積,讓城市居民產生自我認同,讓外地旅客嚮往來此一遊,也達到城市行銷與商業有機會合作。
許多城市早已從傳統的觀光行銷,轉向文化內容設計,台北市藉米其林強化國際都市形象,形成高端美食旅遊的品牌定位;台中市透過糕餅文化與甜點產業串聯設計、茶文化與空間美學;台南與高雄則讓庶民小吃與緊緻美食成為主角。
美食評鑑的加分不只是得名的加持,更是關於各城市的餐飲文化溝通。當我們看到許多政府單位,不再只是辦美食節慶,而是協助業者從環境衛生、餐廳與攤商品牌、菜單及服務流程設計到在地食材溯源升級,意味著城市品牌的行銷與在地商業產生更高度的連結。
城市品牌美食文化的未來展望
城市品牌行銷不能只是國際觀光客看看風景、買些伴手禮而已,更要與在地居民和業者的生活產生共鳴。當一間老品牌餐廳獲得必比登認證,除了媒體報導與排隊潮,也讓居民重新看見自家味道的價值,這就是是城市文化內化的表現。
更進一步地,許多人開始返鄉改造老店、或是設立創新餐飲品牌,願意分享並講述品牌故事,同時結合設計、實體活動、社群經營等傳播方式,為家鄉創造出新的文化產值與就業機會,才能在城市對外行銷時,獲得更多來自內部的支持。
城市品牌的塑造,要能「講得出來、說得動人」,透過味覺是最能打動人心的方式之一。米其林與必比登評鑑不只是外來的國家指標,更是城市發展串連產業的機會。
台灣許多城市正處在餐飲文化蓬勃、觀光逐步復甦的關鍵時刻。當城市不再只是靠建設與活動爭曝光,而是透過味道覺行銷、在地餐飲文化推廣來打造品牌,我們就能看見各城市自身具有差異化的競爭力,也能為城市內帶來更多的商機與在地居民的驕傲感。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本文獲王福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善用米其林行銷城市品牌》】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台灣酒吧品牌如何打造話題 吸引消費者目光?10種酒吧創意品牌行銷術一次看!
▶千萬YouTuber「羅傑叔叔」變餐飲大亨?他如何以精準行銷讓餐廳一開幕就爆紅?
▶不只是手搖飲!台灣珍奶如何變身文化外交與產業輸出新勢力?
最新生活新聞
-
「大手牽小手、逗陣來趣淘」 臺南樂齡親子學習日展現世代共學力
(5 分鐘前) -
「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女力名人講座 黃偉哲鼓勵女性創業圓夢自我實現
(7 分鐘前) -
市府114年約聘(僱、用)及臨時人員統一公開招考28人錄取
(9 分鐘前) -
愛情許願池在河樂廣場浪漫啟動黃偉哲邀您520愛在臺南
(11 分鐘前) -
國中會考國文 親屬關係試題學生覺得特別
(1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