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年剩食高達51萬噸!2025「首惜廚師」決賽用全雞展現惜食智慧

撰文=食力企劃
台灣每年約有51萬噸剩食被浪費,來源遍布家庭、餐廳、學校營養午餐甚至部隊。環境部政務次長葉俊宏指出:「惜食不是廚師的專利,而是全民都能落實的生活態度。」為了讓惜食從口號走進餐桌,環境部連續三屆舉辦「首惜廚師」比賽,藉由料理舞台傳達減量與全食物利用的價值。
首惜廚師不是一般的廚藝競賽,比賽宗旨扣合「家中可以輕鬆上菜的好料理」,參賽者只要是喜愛動手做料理並對惜食理念推廣感興趣者都可報名,在歷經分區競賽後,共有6強選手闖進決賽。最終由代表屏東縣參賽代表、來自中心崙文健站廚工黃千珊奪下最高榮耀「惜食傳說」以及「家樂福永續獎」雙獎。
環境部政務次長葉俊宏(左三)頒發感謝狀給首惜廚師評審團,由左至右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副董事長賴曉芬、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呷米蔬食執行長王淑珍、我愛你學田市集餐廳主廚蘇彥彰、三時之聚主廚張文騰。(段歆惟攝)
第三屆「首惜廚師」六強選手,中為環境部政務次長葉俊宏,左三到左一為侯金月、吳森澤、吳添豪,右一到右三為羅文君、曲世胤、黃千珊。(段歆惟攝)
指定食材挑戰參賽者全食運用的能力
環境部本屆也首度攜手農業部、家樂福文教基金會以公私協力方式提供比賽用的在地食材,提供有產銷履歷認證、有機或環境友善蔬菜,符合動物福利的非籠飼雞蛋等食材,在惜食基礎上融入環境及動物友善的永續理念。
此外,本屆比賽更特別安排指定食材的環節,區域賽考的是「附皮豬五花」,決賽則挑戰「全雞」。葉俊宏解釋,這些食材雖然常見,卻最容易造成浪費。「像五花肉,肥瘦比例常讓人挑挑揀揀,且豬皮也時常遭去除;全雞則是大家只吃腿、胸,雞皮與雞腳一般丟棄,剩下的骨頭也鮮少思考如何運用。透過比賽,我們想讓民眾看到這些部位其實都能化成美味。」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補充,「本屆賽制規定參賽者要從一隻完整的雞,展現如何把所有部位都發揮價值。但是食材如果來源不乾淨,強調全利用就失去意義。」因此提供比賽的食材皆來自友善飼養與具溯源保證的通路,在料理的源頭就確保符合永續安全價值。
決賽規定90分鐘內要完成兩道料理,有人用雞皮煎脆成為點綴,有人把雞骨熬湯變成湯底,也有人將雞爪炸過變嫩後入菜,轉化為另一種風味。我愛你學田市集餐廳主廚、評審長蘇彥彰觀察:「這些手法展現了技術,更重要的是思維。如果只是『為了用而用』,反而得不到高分。比賽不是炫技,而是檢驗能否落實永續精神。」
決賽指定食材為「全雞」,除了雞頭之外的部位都能利用,考驗選手對於「全食材」運用的創意與技術。(段歆惟攝)
選手在90分鐘內需烹調2道主餐料理,評審全程觀察料理過程,選手還要向評審說菜解釋料理意涵和全食材如何運用。(段歆惟攝)
惜食料理必須美味與全食材利用兼顧
評審們一致認為,本屆六強水準在伯仲之間。蘇彥彰坦言,這場比賽比過去更難抉擇:「我們討論了三輪才定案。不是單純比好不好吃,而是看料理能否真正落實永續精神。」
三時之聚主廚、生態廚師張文騰指出,這次六強的水準「幾乎在同一條線上」,但他提醒大眾不要誤會惜食等於「把所有食材丟進去」,「關鍵是如何有效運用,才能兼顧美味與健康。」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副董事長賴曉芬則以家庭角度出發:「現在家庭人口少,全雞往往一次吃不完。真正的惜食,是能設計出延伸利用的方式,讓料理能持續在不同餐次被享用。」
呷米蔬食執行長王淑珍也強調,皮與籽這些部分常被忽略,但卻最富營養,「只要動點巧思,就能變成一道佳餚,這正是比賽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全雞去骨除了惜食 還考慮用餐者的便利性
最受矚目的是屏東代表黃千珊,她在比賽中挑戰「全雞去骨」,在90分鐘比賽中光是處理去骨就花了一半時間。平日身為中心崙文健站廚工的她,常為長輩與小孩準備餐食。她說:「在文健站,我看到很多長輩會停下來幫小孩挑骨頭,結果小孩等太久就不想吃了,長輩也因為要照顧小孩而吃得少。我希望料理能跨齡,不管是長輩還是小孩,都能馬上入口,料理也才能都被吃光光。」
這份貼近生活的觀察,打動了評審。蘇彥彰回憶:「我們看她去骨時其實很緊張,但最後她做到了,還兼顧老人與小孩的需求,這就是惜食背後真正的溫度。」
黃千珊也坦言,去骨的挑戰艱辛,「昨天才練第二次,手痛到幾乎想放棄,但想到能讓我在乎的人吃得更方便,我就堅持完成。」蘇小真也說明將「家樂福永續獎」特別獎搬給黃千珊的原因:「把全雞處理得非常乾淨,還設計出讓老人和小孩都能安心享用的菜色。這不只是避免浪費,而是讓大家真正享受到食物的樂趣。」
黃千珊將全雞去骨後,內餡填滿芋頭餡料後烤熟,雞隻外型仍相當完整,食材利用率非常高。(段歆惟攝)
六強選手成為惜食文化代言人
這場比賽吸引了572位來自不同縣市與背景的報名者參加,葉俊宏認為「不管是專業廚師或家庭煮夫煮婦,只要能養成不浪費的觀念,就能把惜食落實在每一餐。」他強調,這場比賽的設計初衷就是「家中可以輕鬆上菜的好料理」,希望讓一般人明白:「惜食不是高深料理,而是日常中能做到的減量與全食物利用。」
活動大使劉書宏以自身經驗呼籲:「我會特地挑選外觀不完美的食材,因為它們一樣能吃,這就是最實際的惜食做法。」葉俊宏也再次強調,惜食應像資源回收一樣從小扎根,「小朋友若能在成長過程中理解食物珍貴,長大後自然不會過量採買或製造廚餘。」
環境部第三屆首惜廚師得獎名單:
首惜傳說獎:黃千珊(屏東縣|中心崙文健站廚工)
首惜廚神獎:吳添豪(桃園市|澎湖科技大樓餐飲管理系學生)
惜食大師獎:曲世胤(台南市|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學生)
惜食達人獎:吳森澤(苗栗縣|君毅高中進修部主任)、羅文君(台中市|育英國中衛生管理員)、侯金月(台北市|東南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進修部學生)
家樂福永續獎:黃千珊(屏東縣|中心崙文健站廚工)
【本文由環境部專案委託製作】
審稿編輯:童儀展
延伸閱讀
▶吃到飽怎麼減少剩食?日本涮乃葉這樣解餐飲業的ESG 難題
▶【剩食管控】Buffet的剩食救星!「AI廚餘機」怎麼幫助晶華酒店栢麗廳監控剩食狀況、制定減量目標?
▶用便宜價格響應惜食 從歐美到澳洲都在用!這6個APP如何以科技串起惜食經濟?
- 本文出處:食力foodNEXT
最新生活新聞
-
-
彰化榮服處彰化榮欣志工前進靜思再精進
(5 小時前) -
屏東榮服處感謝三山國王廟捐贈愛心米 暖心關懷榮民眷
(6 小時前) -
2025/10/08 空氣品質說明(22:00)
(6 小時前) -
樂扶無障礙:專業協助上下樓爬梯機服務 解決雙北高齡與行動不便者出行難題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