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屯區首座樹葬園區啟用 打造永續循環追思園地

【 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 】「潔葬」已成為國人葬儀新趨勢,台中市政府以綠色殯葬為目標,除增建納骨塔外,並積極推動樹葬、海葬等環保自然葬;去年底再於太平第一花園公墓設置樹葬園區,面積約300平方公尺,預計可提供600個樹葬穴位。民政局長吳世瑋1/14率台中市生管處長柯宏黛前往視察完工成果,並宣布屯區首座樹葬園區1/14/正式啟用,提供「身後事」多元選擇。
吳世瑋指出,台中市近年海葬、樹葬採行件數提升,民眾接受度逐漸提高、其中又以樹葬增加最快;根據統計103年採行件數為380件、113年採行件數則增加至3,162件,近10年成長逾8.3倍。
市府因應未來需求,除增設太平樹葬園區外,並持續推動沙鹿、大肚、東勢及北屯樹葬區,打造感念與思念生生不息的追思園地。
此外,市府斥資3億6千萬元興建太平第3座納骨塔,預計今年底完工啟用,將可提供逾3.3萬個骨灰(骸)櫃位,紓解民眾治喪需求。
柯宏黛表示,太平樹葬園區位於太平第一花園公墓內,為屯區首座樹葬園區,斥資逾41萬元打造、面積為300平方公尺,預計可提供600個樹葬穴位;並強調「不立碑」、「不造墳」、「不進塔」,遺體火化後骨灰經特殊研磨處理,葬埋於綠草如茵的園區內回歸大自然,且樹葬區內不得焚燒或放置香燭紙錢等祭品。
另,未來第一花園公墓土葬區禁葬期滿後,樹葬園區整體面積將擴增至2,000平方公尺,讓土地循環永續利用。
生管處說明,太平樹葬區透過殯葬園區既有空間的序列改變,將原有道路旁的土葬區活化、打造為綠意盎然的樹葬景觀區,透過循環葬方式讓逝者入土為安,節省土地資源,對減緩全球暖化及環境永續發展深具正面成效。
未來市府也將持續推動,並配合公墓公園化及多元葬法推動,促進土地活化運用,積極打造市地循環利用、永續建設,提供市民更好的生活品質。


最新生活新聞
-
嘉義榮院攜手雲林榮家 端節前暖心慰問住院榮民
(11 分鐘前) -
百歲榮民紀壽 花蓮榮家溫馨慶生 大小同歡祝賀
(28 分鐘前) -
竹市青年南下交流高雄經驗 激盪創新思維與在地行動力
(29 分鐘前) -
3C商場NOVA南部旗艦店插旗高雄 經發局:促進數位消費環境
(32 分鐘前) -
高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畫 助前進慕尼黑開啟國際創業新視野
(3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