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小林轉型 打造首座「黃碳」社區農場

在氣候危機與碳定價浪潮下,碳權交易已成為企業永續轉型的核心議題。令人意外的是,台灣最前線的實踐場域,並非位於高科技園區,而是在莫拉克風災後重建的偏鄉社區——高雄市杉林區的日光小林。
如今,在台灣碳權交易推廣協會(TEEPA)的指導,與國際碳匯規範接軌協助下,蓋婭智壤科技攜手日光小林社區,昨(5月15日)正式啟動全台首座以「黃碳」為核心的土壤碳匯社區農場,打造企業參與永續的新合作典範。
且在水資源日益珍貴的趨勢下,蓋婭的「仿生地下灌溉系統」智慧方案能節水70%,節省勞力,同時可幫助照顧土壤,減少翻土與破壞土壤,有助於碳匯生成。此項技術讓農村土地具備儲碳潛力,並形成具數據依據的ESG(環境、社會、治理)模組,能供企業實際引用、報告與合作。
蓋婭智壤科技營運長林盈說:「我們不是在種田,是在種永續,讓企業支持永續不只是說故事,而是可以落地、可驗證、讓企業x社區x土地互利的成果。」
此次合作也讓日光小林社區原有的低碳微電網系統,升級擴展為涵蓋灌溉、耕作、碳盤查、品牌合作的完整永續鏈,期能成為台灣首例整合黃碳技術的「負碳社區」示範場。
「黃碳」是土壤碳匯,碳匯是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據綠學院網站,跟綠碳、藍碳比起來,黃碳最難換碳權。倉庫指土壤,是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倉庫,綠碳中的樹木、藍碳中的溼地和底泥,也都是土壤。
未來,農場將開放企業導入ESG專案、教育訓練場域、企業碳匯深度合作。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潘枝梅:「我們將進一步推出大武壠族農村體驗、生態導覽、認識民俗植物、風味料理等,更在地、更貼近土地的相處與學習。」
不僅歡迎更多農村社區與國際單位參訪交流,蓋婭也將持續拓展合作據點,讓更多企業能夠從這片偏鄉土地,真實參與永續行動,讓ESG從紙上報告,走進現實土地的每處土壤中。
最新生活新聞
-
輔導會陳進廣訪慰臺東受災家庭慰勉基層辛勞
(11 分鐘前) -
桃園市優良公寓大廈評選徵件開跑 歡迎報名總獎金高達153萬元
(23 分鐘前) -
新北城市派對5/18熱鬧登場玩轉臺味文化 迎接世壯運
(29 分鐘前) -
NOVA高雄店開幕!打造科技消費新體驗
(30 分鐘前) -
開啟沉浸式的慢走長征之旅 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5/17盛大開展
(3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