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8° )
氣象
2024-01-03 | 台灣好報

巴赫一生都為上帝歌唱/齊鳳池

齊鳳池

我有一位摯友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的幾位長輩離開人間去伊甸園時,我不僅親臨,而且參與了送行的全部程式。

送行時不僅沒有紙錢、香火、連一聲啜泣,半滴淚水也沒有。只有唱詩班的朗朗誦讀聲和神父的祈禱聲連同教堂樂隊演奏的一支支我叫不上名字的曲子。

我想,摯友家的人們是把淚水和思念深藏在了心裏。也許伊甸園不接受淚水和哭泣。

事過幾年後,送行的程式忘得亂套了,但那悠揚、舒緩的彌撒曲一直在我耳邊縈繞,漸漸那旋律進入了我的口中成了哼唱。

我始終在努力尋找那曲子的作者,查了許多關於音樂方面的書籍,後來,在《世界音樂家詞典》和《外國音樂曲名詞典》中找到了曲子的作者。《D小調彌撒曲》就是德國音樂大師巴赫創作的。

巴赫,1685年生於德國,十歲時父母雙雙去世。少年的巴赫是在聖密歇爾教堂唱詩班度過的。長大後仍然在米歇爾豪遜教堂和聖多斯教堂任管風琴師和樂長。1750年因中風去世。

巴赫一生為上帝創作了很多好聽動人的音樂。有人說他是為上帝唱歌的音樂家。他的作品有《D小調彌撒曲》、《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耶穌躺在枯骨堆中》、《基督誕生時節請唱劇》等等。巴赫為什麼創作了那麼多歌頌上帝的音樂,按照德國音樂家福爾克所說,巴赫從小在教堂長大,被上帝呵護、施捨。長大後必須感恩,必須為上帝歌唱。巴赫沒有流露隻字,但在他心裏始終銘記上帝的恩典。

讀了福爾斯的《巴赫轉傳》,使我更加瞭解了巴赫的人格和精神。

巴赫,在德語裏是指小溪流淌的意思。而巴赫的人格和作品,正像小溪一樣涓涓地流淌,默默地流淌,不動聲色的熠熠閃光。他的音樂月像小溪從萊茵河的主幹分支若干,向世界的田原、山谷、林間、丘陵……凡所能及的地方都有小溪的暗流和身影。這就是小溪的精神,這就是巴赫的偉大之處。

巴赫的音樂不僅是獻給上帝的,應該說是獻給人類的。他的《勃蘭登堡協奏曲》和經威廉密改成的《G弦上的詠歎調》是他所有作品中的經典之作。有人說,全世界每分鐘都在播放貝多芬的作品。我說,全世界所有的樂團都演奏過巴赫的《勃蘭登堡協奏曲》和《G弦上的詠歎調》。

《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1721年專為勃蘭登堡侯爵盧德維希題贈的。傲慢與偏見的盧德維希侯爵不但不允許他的樂團演奏,而且將樂曲的手稿賣了三十六先令。這是多麼滑稽可笑且可悲的事呀!

五十年後,巴赫的作品被門德爾松推崇挖掘並親自指揮演奏。《馬太受難曲》在巴赫去世七十九年後,即1892年門德爾松主辦的音樂會上演出。立刻引起音樂界的關注,而像小溪一樣涓涓流淌的巴赫,卻像小溪的暗流在世界音樂的根基滋養一代又一代音樂家的生命。受巴赫影響最深的貝多芬、舒曼、門德爾松、勳伯格等音樂大師們,不僅敬仰崇拜他,而且稱他為“音樂之父”。

瞭解認識了巴赫後,我感到,巴赫的音樂不是寫給上帝的,而是呈現人類最美最昂貴的禮品。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