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1° / 18° )
氣象
2025-02-25 | 台灣好報

潘朵拉的盒子:武裝衝突的A.I機器人時代/魯云湘

潘朵拉的盒子:武裝衝突的A.I機器人時代/魯云湘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當前世界正處於科技與戰略急速轉型的時代,無人載具及致命自主武器系統(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 Systems,LAWS)引起的人工智慧軍備競賽,既為軍事技術注入全新活力,也肇致前所未有的倫理與政治爭論。202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針對LAWS的決議,不僅反映出國際社會對機器化戰爭的憂慮,更暗示現有法規與國際秩序正面臨新的考驗。

自主武器系統,代表現代科技應用於軍事領域的最新成果:一旦啟動,它們能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獨立辨識與攻擊目標。這種技術無疑大幅提高反應速度和戰略部署效率,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作戰中,人員直接暴露於高危環境的風險。從半自主型到完全自主型的演進,無不彰顯著現代軍事科技突破的步伐。然而,這種進步也伴隨著諸多不確定性–技術失誤、判斷模糊以及由機器決定生死的倫理難題,都令人不得不重新思考「戰爭的人性」與「科技的極限」。

自主武器系統的核心爭議在於,其能否在無人干預下作出攻擊決策。當技術走向高度自主化,傳統國際人道法中要求區分平民與戰鬥員、衡量攻擊比例的原則便面臨巨大考驗。現有法律架構雖涵蓋各類武器系統,但在面對機器自主決策所引發的責任歸屬問題上,卻顯得力不從心。誰應為機器的「判斷失誤」負責?操作員、指揮官還是技術開發者?這些問題不僅挑戰法律界限,更引發社會對「將生死決策交由冰冷演算法」的不安與反思。

自主武器系統的發展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場國際間的政治博弈。各國在推動軍事現代化的同時,往往將這類系統視為提升國防實力的重要籌碼。絕大部分的國家在國際談判中,選擇暫緩或模糊規範,企圖利用技術優勢在全球軍備競賽中占得先機;而其他的國家,則憂心無法有效約束這些武器的濫用,呼籲建立更嚴格的國際條約。正是在這種技術創新與戰略利益相互交織的背景下,如何在保障國際安全與促進科技發展之間達成共識,成為各方亟待解決的難題。

缺乏統一國際規範,可能帶來的法律真空和問責不明,無疑會加劇國際軍備競賽的風險,使得全球安全形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然而,從另一角度看,較為寬鬆的技術發展環境也為創新提供試驗場地,使得科學家與工程師,能夠更自由地突破現有技術瓶頸。這種局面既孕育著戰略上的靈活性與創新優勢,也暗藏著倫理失控與意外災難的隱患。如何在這兩股力量之間尋求平衡,不僅是法律制定者的難題,更是整個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考驗。

面對自主武器系統的發展考驗,未來的道路充滿變數。國際社會亟需建立一個跨學科、跨國界的對話平台,讓技術專家、法律學者、倫理學家與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討如何在推動軍事科技創新的同時,堅守基本的人道主義原則與法律底線。制定具體而嚴謹的國際條約,既能有效防範技術濫用與軍備競賽,又有助於引導未來戰爭向更高透明度與責任化方向發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