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7°
( 19° / 17° )
氣象
2025-04-02 | 台灣好報

一座橋,一輪月/周桂芳

一座橋,一輪月/周桂芳

周桂芳

春天,去探訪一座橋,遠遠地我看見一座老橋,定眼一看,又像望見了一輪月。

一座橋,原來就是一輪月。橋似半勾月,水中半勾月,合起來就是一輪滿月。

這是一個古渡口,是家鄉臨長江的古渡口,也是一個進長江的一個老閘口,世世代代的老輩人都叫它“四庫閘”。

春天,這裏開滿了金黃的油菜花,似雲梯花海。天空蔚藍,波光粲然,一座斑駁的老橋靜靜地站在波心上,像一位蒼桑的老者,靜看幾只白鷺直竄雲霄。

我不是第一次探訪這座橋,第一次是剛參加工作防汛期間來慰問,第二次是為四庫閘村的劃轉工作,這一次是為水利工程建設工作。每一次探訪,都值得記住。每一次記住,都值得回憶。

長江江畔,秀美的四庫閘口,一座精緻典雅的拱橋機橫架南北。不知是何年何月,長江邊的古渡架起了這一座橋,歲月經年,一座橋站成了渡口的一道風景,吸收了天地自然之鐘靈毓秀,透著山川草木之靈氣;一座橋,浸潤著一方風物民情,播灑雨露、廣布恩德,潤澤著世代子孫的繁衍生長。

一座橋,傳承著渡口的地域文化和特色,追溯、遙思、傳遞這一方水土的深情,也見證先祖的變遷發展。我是一名外來客,從橋上走過,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古橋牆體沉澱的厚重歲月。在這裏居住的鄉民,從這座橋上,踏上打工謀生、外出求學、從商、遠嫁的未知旅途。這裏,是心頭心心念念的故土。不管是飛橫騰達,還是滄桑苦楚,不管是衣錦還鄉,還是飄泊他鄉,所有的酸楚悲壯,所有歡愉喜樂,這座橋默默看在眼裏,都能慢慢參透,慢慢消融,這座橋,就是一本厚厚的老字典,用它長年累月的沉默不語來詮釋了所有答案。

我站在橋上,靜靜地深思著,偶一抬頭,好像望見了故鄉的一輪明月烙心頭。

我的故鄉也有一座老橋,可能每個人的故鄉長河裏,都有一座回不去的老橋。

家鄉的一座橋,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橋,是通往村外的通道,也是守護村莊的關口。家鄉的橋架在一條小港上, 我每天上下學,都要走過這座橋。兒時,我經常陪母親一起去橋下青石板上洗衣裳、洗被單。橋下有一汪深潭,水很清,可以看見淺處水底的石頭,還有一群自由遊動的魚兒。我和哥哥經常會用幾個罐頭瓶口系上長長的繩子,自製釣魚神器釣魚,透明的罐頭瓶內放一條蚯蚓,靜靜地瞧見幾條小魚鑽進了瓶內,就快速地提起,一次總能抓幾條小魚小蝦。這樣好玩又刺激的釣魚遊戲我們能玩到天黑。天上,一輪高冷清絕的月高,照在我們身上。抬眼望月,天上一輪月,地上一輪月。

後來,哥哥獨自背著行囊,走過老橋,去往城市謀生。相繼我也踏上老橋,去城市求學。父親走過老橋去出車運貨,卻再也沒有回來,母親站在橋上,久久地守望……

橋,還是那座橋,橋依在,人卻早已物事兩非了。

我走過許多的橋,探訪過很多的橋,兜兜轉轉,我已人到中年,經歷了俗世的繁雜紛擾,心漸漸沉靜下來,依然忘不了那座橋,那輪月,那故鄉,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一座橋,是每個人人的必經之路,無數次穿越一座橋,無數次抬頭望一輪月。

我遠著眼前這座古橋,拿出手機,拍了兩張照片。一橋連山水,一橋駐時光,一橋圓明月。我和同行的朋友說,這裏真是個世外桃園,一座橋好像隔開了世間繁雜,找個時間,我們來這裏住一兩個晚上,就當是旅遊休假。

當你在繁忙瑣碎的工作生活中感到鬱悶和壓力時,不妨去野外、鄉下探訪一座老橋。一座橋,就是一卷厚重的歷史,一座橋,就是一部生活的史詩。

走一座橋,望一輪月,能舒緩緊張的神經,放飛糾結的心情,青山綠水足以讓你心神蕩漾。一座橋,一輪月,等你四季探訪,等你尋幽覓古,讓你駐足聆聽,你可以讀出生活的智慧,可以讀懂人生的哲學。

一座橋,帶你走出生活的牢籠,一座橋,渡你走出心靈的禁錮,一座橋,引你走向幸福的港彎。

遠處山崗上明前茶正嫩,村民們正忙著採茶。一橋促經濟,一橋助騰飛。一座橋,助產業升級,美景與經濟同飛,村民們每一滴汗水都滋潤著鄉村振興的希望。

我佇立凝望遠處新建的長江大橋,那是新生代的橋,是現代化的橋,是科技化的橋,是萬家團圓的橋,是通往幸福生活的橋。

一座橋,一輪月,讓你用心感受春光,感悟生活,品味人生,不負生命,不負綠意,不負天地恩澤。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