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中的舌尖風情(外一篇)/梁征

梁征
在時光的長河中,總有一些記憶難以忘懷。對於上世紀70年代在農村出生的我而言,春天,無疑是一場與野菜的盛大邂逅,在我心靈深處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榆錢,那是榆樹綻放的生命之花,奏響了春天的樂章。它的葉子率先舒展,那圓薄如錢的花朵,一嘟嚕一串地綴滿枝頭,像孩童手中把玩的銅錢,俗稱“榆錢”。
小時候,榆錢是春日餐桌上的主角。當春風輕拂過榆樹枝頭,那剛剛泛青的榆錢,尚未在樹上肆意鋪展,便已被小夥伴們迫不及待地採擷。你一把,我一把,那嫩綠的榆錢紛紛落入懷中,再小心翼翼地裝入籃中。帶回家中,用井水輕輕淘洗過後,榆錢便煥發出別樣的生機。將它摻上玉米麵放入鍋中,大火蒸熟。每人盛上一大碗,澆上蒜汁,那濃郁的香味瞬間撲鼻而來。吃起來,口感軟糯,每一口都咀嚼著春天的味道。
如今,榆錢依然佔據著餐桌的一方天地,只是做工更加精細,蒸好後還會滴上幾滴小磨香油。然而,那味道卻總不及兒時那般鮮美。
槐花盛開之時,白色的花朵一簇一簇地擁在一起,滿眼的白色,惹得人滿心歡喜。槐花的吃法與榆錢頗有相似之處。生吃時,槐花帶著一股甜甜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它可以包包子,餡料中裹滿了槐花的芬芳,咬上一口,香氣四溢;也可以蒸團子,蒸熟的團子蓬鬆柔軟,槐花的清香滲透其中,令人垂涎欲滴。如今的城裏人,在喧囂的城市生活中,常常會懷揣著對大自然的嚮往,奔赴春日的鄉下採摘槐花,只為再嘗那一口久違的“野味”。
蒲公英,在我的老家一帶,它俗稱“黃黃苗”。在那物資匱乏的艱苦年代,它大多被鄉親們視作雜草,默默地生長在田間地頭。然而,在我兒時的記憶中,蒲公英卻有著別樣的魅力。小時候,我最熱衷的事便是放學後挎著竹籃,邁著輕快的步伐走向那片充滿生機的野地。我彎下腰,仔細地尋找著那一株株蒲公英,輕輕地將它們挖出,放入籃中,心中滿是喜悅。有的人家,會將蒲公英清洗晾曬後沖茶喝。那淡淡的茶香中,仿佛蘊含著大地的精華,喝了它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讓人頓感神清氣爽。
如今,時代變遷,蒲公英也迎來了它的“春天”。商人開發了一系列蒲公英產品。聽說蒲公英食品有減肥的功效,這讓它受到了愛美女士的青睞。而加工過的蒲公英茶品,更是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成為了人們追求健康生活的新選擇。
春天的野菜於故鄉而言,是一段難以忘懷的回憶。那遍地隨處可見的野菜,風餐露宿,隨生隨滅,它們看似平凡無奇,卻因生在田間地頭山野的緣故,充盈著大自然的元氣。它們依時令而來,順應天時生長,或入菜,或入藥,或入酒,或入茶,它們化成唇齒間的縷縷滋味,在歲月的長河中回味良久。
如今,我早已離開故鄉。偶爾,我也會懷著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大自然的眷戀,到郊外採摘些野菜做了吃。然而,那熟悉的味道卻再也難以尋覓。或許,這就是一種成長吧。
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在時光的流轉中一天天老去,但那份對故鄉野菜的記憶,將永遠鐫刻在我心中,成為我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
◆鴿子情緣
週五下班後,我緩緩走出寫字樓的電梯,目光不經意間落在了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身上。他身著整潔的校服,手中緊緊握著一根棒棒糖,正專注地喂著一只小鳥。
我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只鴿子。那鴿子輕巧地添了幾下小男孩手上的棒棒糖,隨後展翅飛走,落在了幾米外的欄杆上。小男孩見狀,急忙跑過去,伸出右手,再次將手中的棒棒糖放入鴿子的嘴巴裏。鴿子開始愜意地進食,看著小男孩那專注的模樣,我的思緒不禁飄回到了兒時與鴿子相伴的歲月。
我讀初一的那年,命運的絲線將我與鴿子緊緊相連,自此開啟了長達六年的養鴿時光,這段經歷至今仍清晰地鐫刻在我的記憶深處。
回憶起最初與鴿子結緣的那一刻,彼時的我不過十二三歲。鴿子那潔白如雪的羽毛,靈動似風的身軀,宛如大自然饋贈的精靈,瞬間便將我的心深深吸引。直到有一天,我前往一家餵養了許多鴿子的親戚家玩耍,那一群群鴿子在庭院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棲息,仿佛一幅和諧美好的畫卷。我滿心歡喜地抱回了兩只鴿子,從此正式開啟了我的養鴿歲月。
那時,我精心飼養著2只鴿子,後來數量逐漸增多,最多的時候竟養了12對鴿子。它們如同我生活中的親密夥伴,陪伴我度過了難忘的青年時光。鴿子的顏色各異,有的潔白無瑕,似冬日初雪;有的灰黑相間,如神秘的夜行者;有的五彩斑斕,像天邊的彩霞。它們的性格也各有不同,有的好鬥,仿佛是勇敢的戰士,時刻準備捍衛領地;有的勤勞,恰似不知疲倦的勞動者,為鴿巢的建設辛勤付出。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鴿籠上,我都會輕輕打開鴿籠門。伴隨著門軸轉動發出的“嘎吱”聲,鴿子們便騰空而起,在空中迅速形成整齊的方陣。它們圍繞著我家住的那個院子盤旋飛舞,或高或低,或快或慢,仿佛在進行一場盛大的空中舞蹈表演。我的心也隨之它們一同飛翔,一種難以言喻的愜意縈繞在心頭。
等鴿子飛翔了將近半個小時,我會輕輕吹響哨兒。那清脆的哨聲仿佛是一種特殊的信號,鴿子們便會如同聽到了集結令一般,滑翔到屋頂。它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嘴裏發出節奏清晰、律動明快的“咕咕”聲,仿佛在訴說著彼此的喜悅。此時,我會把事先準備好的高粱、麥子、穀子等食物拿出來。鴿子們見狀,就像離弦之箭一樣從鴿棚的跳籠門竄進去,爭搶著美味的食物。它們在我的腳下翻騰著翅膀,或撲棱,或跳躍,或追逐。我被鴿子所環繞,沉浸在這種被鴿子“包圍”的溫馨氛圍中,享受著這份獨特的快樂。
平日裏,我仔細觀察鴿子的生活習性,發現雄鴿和雌鴿成為配偶後,基本上都是終生相伴,不離不棄。鴿子一年可以產卵5至8對,那一枚枚圓潤的鴿卵,承載著新生命的希望。卵產出來後,雌鴿會在寧靜的夜間,小心翼翼地孵窩,用自己的身體為幼雛遮風擋暖;雄鴿則在白天裏接著承擔起孵窩的責任,守護著未來的小生命。幼雛孵出來後,便會發出清脆的“咕咕咕”叫聲,那聲音如同春天裏悅耳的鳥鳴。它們會將小巧的喙伸入母親的喉中吸食鴿乳,母鴿子則會呼扇著翅膀,仿佛在為幼雛撐起一片溫暖的港灣。往往在這個時候,整個鴿子窩會被攪得亂成一團,但在這看似雜亂的場景中,卻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那時候,我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同學,他也對養鴿子充滿了熱愛。我們經常就養鴿子的話題展開深入的探討,分享彼此的經驗與心得。每天上學,我那位同學都會帶上一對鴿子,走到學校門口再將它們放了。從他家到學校也就一公里左右的路程,這一路,鴿子與他相伴同行。於是,我也每天上學帶著鴿子去放飛,放學後就迫不及待地往家跑,只為看看鴿子是否平安歸來。有一次,鴿子沒有按時回來,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重重地擊了一下,滿心的擔憂與失落讓我一夜難眠,翻來覆去地在床上輾轉反側。然而,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過了兩天,鴿子居然又飛回來了。當時,我的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那種失而復得的喜悅,如同春日裏的暖陽,溫暖著我的內心。我養的鴿子是認家的啊!
後來,我帶著鴿子到離家10公里的地方放飛。我養的鴿子都很爭氣,每次都能按時歸巢。隨著鴿子數量的不斷增加,鴿毛四處飄落,臭氣也開始彌漫。樓下的鄰居們對我家的養鴿之事意見頗大,經常有人上門投訴。後來,投訴的次數越來越多,再加上我即將面臨高考,學業日益緊張。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我家的鴿子終究養不下去了。父親無奈地拆掉了鴿子籠,把鴿子都送了人。我只留下了一對小雛鴿,每天把它們關在小籠子裏精心餵養。它們咕咕地叫著,那原本晶瑩瑩的眼睛也漸漸變得暗淡無光,仿佛在訴說著對自由的渴望。
到了高考衝刺階段,因為學業的壓力實在繁重,我還是忍痛將這對小雛鴿送給了友人。那一天,我手心裏捧著這對鴿子,感受著它們身上的體溫,心中滿是不舍。我輕輕地將它們遞給友人,那一刻,仿佛有無數的情感湧上心頭。
不知是誰曾說過:“鴿子是一種戀家的動物,所以養鴿子的人也都很戀家。”這些年過去了,我發現自己對於家的眷戀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發強烈。
時至今日,往事早已全非。每當我見到鴿群飛過,那少年時家中養鴿的記憶便會如同潮水般湧上心頭,時不時地回到我的夢裏,成為我心中一段珍貴而美好的回憶。
最新生活新聞
-
-
興大校友楊双子為文學之光 獲臺中市政府頒榮譽獎章
(2 小時前) -
新竹SOGO母親節檔期登場 優質商品、划算價格,回饋大新竹民眾!
(2 小時前) -
台南老爺行旅甘粹餐廳推新菜 融合美味迎春日
(2 小時前) -
屏東榮家長輩自強活動 樂活探索原民文化之旅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