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情書/周俊傑

周俊傑
烽火燃盡了歲月的褶皺,卻燒不盡心底的星光。在那個槍與火交織的年代,愛情是藏在硝煙裏的種子,於彈痕間紮根,在等待中抽芽,終以山河為盟,星河為證,長成一段不朽的傳奇。
蘇婉是小鎮小學的先生,性子溫得像初春的融雪,眼眸裏盛著對筆墨的眷戀,對孩子們的疼惜。她的課堂總飄著細碎的笑語,孩子們握著鉛筆在紙上畫下歪扭的字,撥著算珠數著田埂上的禾苗,更在她的目光裏,讀懂了何為柔軟裏的堅韌。鎮上的人都說,蘇婉是簷下的燈,用一窗書香,為亂世裏的孩子照出了一方暖亮的天地。
林逸是前線的年輕戰士,脊樑挺得像崖邊的青松,胸腔裏燃著對家國的赤誠,對侵略者的怒焰。他生在田埂邊的泥屋裏,自小就看著戰火啃噬家鄉的模樣 —— 父親在日軍的掃蕩中倒在了自家的菜畦旁,母親攥著他的手,把眼淚咽進肚子裏,說 “要活著,要守住”。從那時起,林逸的槍膛裏便多了一份執念:要讓腳下的土地,再不長硝煙;要讓母親和鄉親,再不用躲在防空洞裏數槍聲。
他們的相遇,是在 1942 年春天的一場慰問裏。蘇婉帶著孩子們繡的手帕、織的圍巾往營地去,她親手織的那條,選了最軟的毛線,針腳裏纏滿了晚風的輕、炊煙的暖。她想著,這條圍巾該會落在哪個戰士頸間?或許能讓他在寒夜裏,想起家鄉的灶膛。
當她把圍巾遞到林逸手上時,目光撞在了一起。那一刻,風停了,蟬鳴也歇了,只有陽光落在毛線的絨毛上,簌簌地跳。蘇婉的眼裏漾著水一樣的光,林逸的眸中卻閃著山一般的沉毅,混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熱。他指尖撫過圍巾的紋路,像觸到了故鄉的田埂,暖意順著血管,悄悄漫到了心口。
“謝謝你,老師。” 他的聲音裹著風沙的粗糲,卻透著格外的清亮。
“該做的。” 蘇婉笑了,臉頰飛上兩朵雲,像她教案本裏畫的桃花。
從那天起,林逸的行囊裏多了一份牽掛。槍林彈雨中,他總在喘息的間隙摸出那條圍巾,貼著臉頰,仿佛能聞到故鄉的麥香,看到蘇婉站在教室門口的模樣。而蘇婉的窗前,多了一封封寫了又改的信。她總在燈下坐著,望著窗外的星河,把思念寫成 “今日孩子們畫了你的槍,說要像你一樣勇敢”,寫成 “後山的桃花開了,你說過打完仗要來看的”。
前線的消息越來越稀,像被硝煙吞了去。蘇婉把信寄往不知名的番號,信封上的地址改了又改,卻從未停過筆。她在信裏寫:“無論你在哪個山頭,我的目光都跟著你。等硝煙散了,我們就去看你說過的黃河,看你描過的長城 —— 你守過的山河,我想和你一起走。”
林逸在戰火裏拾到那些信,紙頁被炮火燒出了焦邊,字跡卻依舊溫柔。他把信揣在貼近心口的口袋裏,衝鋒時攥著,潛伏時摸著,仿佛那薄薄的紙能生出鎧甲。某次突圍,子彈擦著他的肋骨飛過,他倒在戰壕裏,摸出染血的信紙,看著 “等你回來” 四個字,突然就有了力氣 —— 他不能讓這字跡落空,不能讓星河下的約定,成了風中的泡影。
1943 年的冬天,日軍的反撲像暴雪般壓來。林逸在硝煙裏奔跑,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他的手臂被彈片劃開,血順著袖口往下滴,染紅了胸前的信紙。恍惚間,他好像看到蘇婉站在河邊,望著他回來的方向。“我得回去。” 他咬著牙,拖著傷腿鑽進彈坑,又在炮火的間隙爬出來,像一株在石縫裏掙命的草。
1945 年的秋,勝利的消息像驚雷般炸響。小鎮的人舉著燈籠湧到街上,鑼鼓聲敲碎了多年的沉寂。蘇婉站在人群裏,眼淚落得像斷線的珠子,卻死死盯著路口 —— 她知道,他會來的。
夕陽把河面染成金紅時,一個身影出現在橋那頭。是林逸,軍裝磨出了破洞,身上帶著傷,可眼裏的光,亮得像當年初見時。他一步步走來,每一步都踩著歲月的痕,卻又透著穩穩的篤定。
“我回來了。” 他的聲音啞得像被風沙磨過,卻字字清晰。
蘇婉撲進他懷裏,眼淚打濕了他的衣襟,像當年落在信紙上的墨蹟。他們抱著,仿佛要把這幾年的等待、牽掛、恐懼,都揉進彼此的骨血裏。
“你說的黃河,長城……” 蘇婉的聲音帶著哭腔,卻透著笑。
“去看。” 林逸撫著她的發,指腹蹭過她眼角的淚,“我們一起。山河記得我守過的誓,星河看著你等我的路,往後,它們都作證。”
後來,人們總說,那段烽火裏的情書,是山河寫的序,星河譜的曲。蘇婉和林逸的腳印,印在了黃河的灘塗,長城的磚縫,印在了他們曾用思念丈量過的每一寸土地上。而那些藏在槍林彈雨裏的信,那些刻在心底的約定,終以山河為盟,星河為證,在歲月裏長成了常青的樹,讓後來者知道:愛若堅定,縱經烽火,亦能與山河同壽,與星河齊輝。
最新生活新聞
-
-
開學了「學校蔬食日2.0」記者會 倡議加入多元植物性蛋白食品
(20 分鐘前) -
CoCo讓女神都淪陷!網讚「隱藏款」:更好喝
(20 分鐘前) -
動保團體酷暑籠中抗議 疾呼 iROO 停止販售皮草
(20 分鐘前) -
高雄族語文化親子夏令營 沉浸式體驗學習六大族群文化魅力
(2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