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幼產:專業尊嚴在哪裏?教育不是服務業!教保員正名「教保師」移除「服務」二字

【記者 劉嘉菲/台北 報導】教師節將至,但在幼兒園裡,「教師」一詞卻逐漸被遺忘。全國幼教產業工會呼籲,政府應檢討現行對學前教育工作者的稱呼,將「教保服務人員」統稱為「教保人員」,並將公立幼兒園教保員正名為「教保師」,以恢復幼教專業應有的尊嚴。
名稱影響職業定位 專業價值被忽視
依據《幼照法》第3條,「教保服務人員」是對學前教育工作者的統一稱呼。然而,這樣的名稱長期以來反映政府對幼教專業價值的忽視。觀察教育體系,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所有教育工作者皆以「教師」或「教授」為尊稱,唯獨學前教育被冠以「服務人員」,形成明顯落差。
「服務」一詞更帶來錯誤的社會印象,將學前教育工作者視為「滿足需求的服務提供者」,而非專業教育者。這樣的定位讓許多教保人員即便不斷進修、提升專業,仍被視為「服務人員」,專業認同被抹煞,進而感到灰心與無力。
官方稱呼矮化 尊嚴長期受損
學前教育本就處於社會價值排序的弱勢,如今政府以「服務人員」作為統一稱呼,無形中強化了矮化效果,進一步削弱職業尊嚴。
同樣的不公平也出現在用人制度上。公立幼兒園存在「契約進用教保員」與「教師」的身分差別,縱使每日的工作內容完全相同,仍難以抹平制度上的差別待遇。相較之下,在其他教育階段,即便是不具教師證或相關專業背景的大學代理教師,仍被稱為「教師」,而非「服務人員」。這種雙重標準突顯政府對學前教育定位的不公,使幼教人員長期處於被忽視的邊緣。
投票結果揭現場心聲 拒當服務人員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近期在 FB 粉專舉辦「你覺得哪些稱呼、評價會讓老師覺得不被尊重?」公開投票活動,其中「拒當服務人員」的選項得票率最高,且票數持續累積中。更有多名教保夥伴在留言中提議,應將教保員正名為「教保師」,並獲得按讚支持。這樣的投票結果清楚顯示,老師們早已對現行稱呼感到不滿,渴望正名以獲得社會專業肯定。
教師節將至之際,全國幼教產業工會呼籲政府:
1. 儘速研議修法,將「教保服務人員」統稱為「教保人員」。
2. 將公立幼兒園「教保員」正名為「教保師」。
3. 在政策宣導、官方文件與人事制度上全面統一使用正名,作為幼教專業再定位的重要起點。
名稱不只是文字上的差異,而是專業價值、社會地位與職業尊嚴的具體展現。移除「服務」二字、統稱「教保人員」,並將契約進用教保員與教師名稱接軌,不只是尊重,更是還給學前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專業定位。還給學前教育工作者獲得與其他教育階段教師相同的社會認同與尊嚴。(照片翻攝示意圖)
最新生活新聞
-
-
2025/09/26 空氣品質說明(10:30)
(39 分鐘前) -
南分署攜手34攤位好時光靚市集中秋連假登場 促共榮
(39 分鐘前) -
審最低工資 洪申翰:經貿不確定性將是焦點
(43 分鐘前) -
嵩 sung 攜手「黑白大廚」林熙元 跨界打造「有形無界」味覺詩篇
(4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