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情系柿子樹/丁鑫

丁鑫
老家有一句農村諺語:“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紅了皮”。據此,每年秋天一到,我們就按照農曆的月份來採摘各種瓜果。一邊把活幹了,一邊嘴也沒有閑著,既得到家長的誇獎,又大飽了口福,兒時農村生活就是這麼的幸福。
搬進城市裏居住後,生活的環境發生了徹底的變化。人多地少,到處都是鋼鐵水泥的樓房和硬化的柏油馬路,莊稼地消失了,各種果樹也不見了,小時候採摘瓜果的景象,就只能是存在於腦海中的記憶了。
今天,路過城鄉結合部,碰到了一個村莊,又勾起了我對童年景象的追憶,便情不自禁地在村子裏轉了起來。在感覺上,城郊的新農村雖不及老家的小山村,但也頗具北方村莊的模樣,深庭大院、高聳的紅牆、院門寬敞明亮,帶有斗拱的門樓,院門內外的影壁應有盡有,而且還點綴著各種樹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柿子樹了。
眼前的柿子樹就在一家庭院的大門口,樹齡還不大,樹身比碗口要略細,但身軀挺拔直立,枝條彎彎的下垂,上面掛滿了圓圓滾滾的青柿子。柿子果攢在一起,顏色已經開始透露出微微的土黃,像是睡眼惺忪的小孩子,正準備著要成熟的模樣。一陣風吹過來,小柿子搖晃著圓滾的肚皮,孱弱的枝條已不堪重負,便載著柿子晃晃悠悠,蕩起了秋千。
村子不破落,但是秋風蕭瑟,淡淡的太陽,正是秋色正濃的時刻。
路上秋收的行人不斷,牆角還坐著幾位悠閒的老大爺曬太陽,大家都在討論著中秋準備過節的事。看來,要到摘柿子的時節了,僅需半個來月,這一樹的柿子,就會由黃變紅,滿枝頭紅彤彤的,像是掛了紅燈籠。
人們喜歡柿子,不僅僅因為它是口中美味,還因為它有一個美好的寓意——紅紅火火,萬事(柿)如意。尤其是,在自己的家門口,如果有這麼一棵柿子樹,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怎麼看都喜慶,怎麼看都紅紅火火!
我想起了老家的那棵大柿子樹。
它已經很老了,樹皮被多年的風霜雪雨淬煉得斑駁龜裂,形成了一塊一塊的小方格,裂紋深入樹幹,小方格像快要剝落一樣。但是還很健壯,樹身足有成人的腰一樣粗。巨大的樹冠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像是撐開了一把綠色大傘,夏天擋風雨,冬天遮風雪,滿懷深情地懷抱著足下的這一塊土地。
大樹底下,就給鄉親們提供了一塊很好的空地兒,孩子們喜歡在樹下玩耍兒,大人們也常在樹下聊天兒,整棵樹還是鳥兒的天堂,總能聽到不同聲音的鳥叫從碧綠而茂密的樹葉縫隙中擠出來。
要看更多的柿子樹,就要上山裏去找。從老家往西、往上再走十幾裏路,便逐漸進入太行山餘脈,那裏到處都有柿子樹。生長在山上的柿子樹,產量大,果實口感也更好。
柿子成熟後,厚厚的表皮裏盛滿了軟糯的漿汁,只需用嘴唇在表皮上輕輕一吸,就嘬出一個小口,繼續一吸溜,香甜的漿汁便盡入口中;尤其是其中的柿子籽,一片一片的,又脆又甜,進入口腔後,用舌頭打個滑,閉上眼睛,嚼起來更是天下最好的美味!
不過,柿子也是有脾氣的。青柿子就像涉世未深的年輕人,脾氣很大,桀驁不馴,又硬又苦又非常澀,是入不了口的。所以古話說,吃柿子要“專挑軟柿子捏”。這種青柿子需要加工後才能吃。方法有二:一種是把柿子用刀削去外皮,做成柿餅晾乾,風乾後含糖量更高更甜,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一種是“懶柿子”,老家常用的方法是把青柿子放於溫水翁中,悶七天後,取出就是現在市面上的脆柿子了,苦澀全無,卻脆甜而可口。
小舅媽娘家便是太行山裏的人家。她說那兒的山溝裏到處都是柿子樹,每年到了秋天摘也摘不完,很多都自己熟透了從樹上掉下來,爛在了山溝裏,很可惜。為了避免浪費,搶在柿子落地之前,她們那邊兒每年都要趕時間製作大量的柿餅。
我沒有親眼看到過小舅媽的柿子樹,小時候每年卻可以吃到小舅媽家送的柿餅,直到現在,小小的柿餅,還支撐起了我快樂的童年記憶,每次想起,便會口舌生津,回味無窮。
慵懶的太陽在西牆根下落下了長長的樹影。秋風漸涼,優哉遊哉,我已慢慢地走出了這座小村莊。下次再來,這裏一定是柿子飄香的九月了。
最新生活新聞
-
-
化粧品檢出蘇丹紅!中鏢產品名單一次看
(33 分鐘前) -
「兩岸戲劇影像節」12月登場 8部影像+1VR帶你舞台直通螢幕
(1 小時前) -
今「小雪」高溫達30度!下週二東北季風南下 氣溫驟降
(2 小時前) -
宜縣114年國際移民嘉年華 11/30羅東文化工場熱鬧登場
(2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