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4° / 30° )
氣象
2025-05-22 | 今日新聞

「善意被誤解」不是理由 官員性平學要重修

「善意被誤解」不是理由 官員性平學要重修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主持「教育革新 AI助力 數位學習新時代」記者會。(圖/教育部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上月於臉書揭露性平案受害學生個資,引發爭議。事件延燒近一個月,期間受害者多次請求撤文未果,直到他在中央大學演講時遭學生嗆聲,媒體聚焦報導、立委連署要求調查後,教育部才將其移送性平會,葉也才刪文並道歉。但這場姍姍來遲的危機處理,無法回應受害者創傷,反映葉對性平觀念的薄弱。他以「善意的舉動」為由淡化問題,卻未正面承認錯誤,令人質疑教育體系是否真正理解性別平等的意涵。

今年4月21日,葉丙成於社群媒體發文,表述其正關心一起大學性平案件,但文中截圖涉及洩漏事件學生的個人資訊,事後即便葉已修改內文、隱藏部分截圖資訊,但仍引發受害學生質疑。當時有部分媒體報導,但此涉洩密性平案個資爭議,並未獲社會高度關注,被害學生更多次要求葉刪文未果。

直到5月20日葉丙成赴中央大學演講遭學生提問抗議後啞口無言,此事件才開始受到輿論高度關注,民進黨7名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委員發聲明聯合譴責教育部跟葉丙成,未積極督導台大改善相關制度與措施,監督明顯失職。教育部回應,均依《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送交由外部專家學者組成的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審議。

葉丙成終於道歉但稱「善意的舉動,卻無意中帶來了困擾」,撤下當時那篇揭露性平案個資之文章。葉丙成於公開平台洩性平案個資的行為暴露出他對性別平等議題的基本認知缺失。

他身為教育高層官員,竟無視性平案件中「保護當事人隱私」這最基本原則,甚至在事後仍以「善意的提醒」、「關心學生」包裝自己的行為,堅不撤文,只願「抹去姓名」。當被嗆聲、當媒體壓力湧現,他才開始動作、才願刪除,並在聲明中再次把焦點拉回自己,彷彿外界的批評只是誤解,而不是對其行為本質的質疑。

更令人遺憾的是,整起事件若沒有學生挺身而出、若沒有社會輿論撼動,恐怕仍會悄然被壓下。一個應該主動捍衛受害人權益、保障性平制度運作的教育部,卻在案發多日後才被動「依法送交性平會」;一位自稱「教育本質是關愛」的政務次長,卻未在第一時間展現負責任態度與性平覺察能力,這些都讓我們質疑,政府的性平承諾是否只是紙上談兵。

現今社會對性平的認知與敏感,不該再是進入教育體系的「進階選項」,而是起碼門檻,一位身處決策核心的官員,連性平事件的基本倫理都不理解。一場公開道歉若只是換個包裝延續權力語言,不僅無法修補傷害,更是對性平價值的輕蔑。

「性平意識」不該淪為喊口號,一句「被誤解的善意」也無法抹去對受害人造成的傷害,「性平基本素養」不僅是教育者的責任,更是公務體系官員最基本的學分之一。



相關新聞


演講上QA提問!男學生被封「中央戰神」還原現場:葉丙成經不起問


被嗆到退場?網友號召串聯「搖頭行動」葉丙成周六宣講臨時取消


性平案洩個資挨轟!葉丙成社團PO文沒刪 女學生崩潰:有我名字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