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0°
( 32° / 28° )
氣象
2025-08-06 | 今日新聞

「縮胃曠腸手術」是什麼、風險哪些?醫解析

「縮胃曠腸手術」是什麼、風險哪些?醫解析
醫師提到,縮胃曠腸手術看起來減重效果或許好一些,但相較於縮胃繞腸手術風險也高一點。(示意圖/翻攝pixabay)

[NOWnews今日新聞] 高雄網紅減重名醫王銘嶼遭指控,替患者進行「縮胃曠腸減重手術」,卻導致病人不治,後續引發諸多糾紛。而所謂的「縮胃加近端空腸手術」,指的是將閒置的一段小腸往遠端計數接到空腸,減少小腸吸收。而根據臨床數據,肥胖合併症的改善效率超過90%,只是在風險上,容易出現細菌滋生、且多一個吻合口。

高雄網紅減重名醫王銘嶼遭指控,替2名患者進行「縮胃曠腸減重手術」卻造成民眾術後不治。對於縮胃曠腸減重手術,基隆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若禕受訪時說,其實有縮胃曠腸手術及縮胃繞腸手術2種,後者相對簡單,是將一段腸子進行胃腸吻合,就會有一個吻合口,讓食物可繞過。

黃若禕說,小腸全長約500至1000公分不等,會胖就是因為小腸會吸收所有熱量,因此以減少小腸吸收的方式進行,

縮胃曠腸減重手術部分,黃若禕先前曾在台灣肥胖醫學會2024年第三期的會訊中提到,這是標準的「胃袖狀切除術合併近端小腸繞道手術」,其中「曠腸」指的是曠置一段小腸,以減少部分小腸的吸收,並希望能籍由刺激腸泌素的分泌,改善傳統縮胃手術對降血脂血糖效果不彰的問題。

在會訊文中,也特別提醒,曠置的腸子不可超過300公分;有時候若為追求極致的減重效果,將末端剩餘小腸保留的過短,如:小於200公分時,就可能會導致膽鹽回收不足,進而加重肝臟的負擔,造成致命性肝臟衰竭問題。

黃若禕提到,將一部分小腸處往遠端計數,接到空腸,食物可繞過300公分的小腸吸收,在臨床上可看到肥胖合併症改善效率超過90%。

但黃若禕指出,因前者將小腸放在一旁,也容易造成細菌滋生、多一個吻合口,手術風險相對高,時間也較長。

黃若禕提醒,不管哪個手術都需要長期的追蹤,且都需根據病患的個體需求、狀況、潛在併發症風險等考量。

※文內相關醫學會會訊「以證據角度剖析新式減重手術:縮為曠腸&縮胃繞腸」內容由基隆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若禕、三軍總醫院減重代謝手術暨體重管理中心醫師徐國峯、天晟醫院減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醫師徐光漢提供



相關新聞


網紅醫減重手術「10天奪2命」!邱泰源:若違法會嚴辦


高雄網紅減重醫手術奪命!衛生局揭調查、裁罰進度:沒人管非事實


網紅名醫減重手術「10天奪2命」 她逃一劫喊:我覺得會死在高雄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