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5° / 20° )
氣象
2025-09-29 | 今日新聞

名家》單厚之/鏟子超人流汗水 政客噴口水

名家》單厚之/鏟子超人流汗水 政客噴口水
鏟子超人集結花蓮災區,幫忙協助救災、重建。(圖/台鐵公司)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灣史上第一個教師節連假,大量「鏟子超人」湧入花蓮,協助災民重建家園,成了最美的一幅風景,也引發國際媒體的關注。但相較於民間的社會力,政府的表現就明顯差得遠,人民感受不到政府在救災的角色,甚至覺得政府在拖後腿。

風災對台灣是家常便飯,民眾也經常在災難中發揮愛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但像「鏟子超人」這樣的大規模的行動,應該是史上第一次。除了光復災情的確嚴重之外,也讓一般人覺得「力所能及」,若是像921那樣的災難,救人需要專業、開挖都要大型機具,一般人到現場根本做不了什麼,只能捐錢、捐物資,讓專業的來。

除此之外,過去一年多的惡鬥,讓民眾對朝野都缺乏信心,等政府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還不如捲起褲管和袖子,自己出一份力。而政客也的確不讓人民失望,除了吵架、就是口水,中央與地方各吹各調,連前進指揮所都設兩個,花蓮縣政府的叫前進指揮所,中央設的叫前進協調所,兩者相距不過300公尺,卻各自為政。

賴清德到花蓮不告訴縣長徐榛蔚,卻在中央前進協調所隔著幾百公尺打電話,蕭美琴到花蓮也只去前進協調所,也同樣不見徐榛蔚。中央和地方各做各的,直到今天才第一次在中央設的前進協調所合開記者會,徐榛蔚也沒有到場。

「鏟子超人」帶著熱情奔赴災區,結果義煮團的物資車被擋上不了山;社會各界捐贈的物資湧向花蓮,卻有長者連一口熱飯都吃不上,讓大同村的鄰長只能夠透過社群求援;有民眾到災區協助救災,卻要頂著烈日奔波數公里才能知道該往何處;有人帶著大型機具到災區,卻苦等不到引導者,不知該到何處救援。雖然這些民怨不代表災區的全貌,但地方政府的執行力顯然也有不小的問題。

中央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農業部先是一口咬定是「溢流」,等到被學者打臉是「潰壩」之後,仍堅持不肯改口認錯,只說不需要糾結這兩個名詞。馬太鞍23日就潰壩造成重大傷亡,賴清德卻等到25日到花蓮勘災時,才授權國軍可以進入民宅協助;27日連假第一天,光復滿街都是「鏟子超人」,賴清德卻到28日才要國防部增援投入災後復原。

地方政府能力不足,中央政府像是恐龍,慢了不只一拍還滿口謊言。人民在災區流汗水,政客只會噴口水。更不要說賴清德與災民的互動,又是一場政治災難。歌手家家日前因為「不用感謝政府」言論遭炎上,之後刪文道歉。但如今回頭看看政府的表現,還真的不知道該感謝政府什麼?感謝政府的無能,讓台灣成一個充滿人情、充滿愛的國度嗎?

作家楊渡說這場災情是「民間有愛,政府無能」、「民間有心,政府無德」,政府不僅無能、無德還無情冷血,當災民於水火、民眾奉獻愛心的同時,他們滿腦子還只有政治,還想著要掌聲。「鏟子超人」不僅是台灣民眾愛心的表現,更是對政府不抱期待的結果。

從災難發生的第一天,就不斷有人喊出希望中央地方「合作救災」,結果過了一周才看到第一場合開的記者會,連指揮中心合一都做不到。重大天災往往都遠超過地方政府的能力,中央政府必須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賴政府必須要認真思考,「花蓮模式」是否是未來救災和災後復原的SOP,還是救災也要藍綠有別?無論是哪一種,能看嗎?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陳佩修/台泰關係新展望:駐泰代表藍夏禮專訪解析


名家論壇》賈程年/比天災還致命的人禍


名家論壇》吳崑玉/所謂「高道德標準」正在創造一群不正常的怪物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