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 品觀點
少吃多動:減少5至10%的體重對改善脂肪肝效果顯著。建議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高強度有氧運動,並搭配阻力訓練以增強代謝。
調整飲食組成:推薦採用「地中海飲食」,包括攝取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魚類、堅果,以及低升糖指數的蔬果。同時要減少糖分攝取,特別是避免含糖飲料和精緻澱粉。
補充維生素E:對於非糖尿病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適量補充維生素E有助於減少炎症和肝損傷。但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以防過量引發其他問題。
藥物使用:目前部分藥物,如胰島素增敏劑(pioglitazone)或GLP-1受體激動劑(如Liraglutide,俗稱瘦瘦筆),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一定療效。但使用時需由專科醫師依據病情選擇,民眾切勿自行購買服用。
台灣新國民病「脂肪肝」 醫揭4大關鍵預防
脂肪肝在台灣的盛行率持續攀升,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許多人疑惑,即使不飲酒或不常大魚大肉,為何仍會罹患脂肪肝?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解釋,這種情況通常被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主要形成原因為「吃多、糖多、少運動」。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早期的「單純性脂肪肝」,此時肝臟內的脂肪開始堆積,但尚未出現明顯的炎症或細胞損傷。若未加以控制,病情可能惡化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階段,此時肝臟會出現炎症與細胞損傷,並伴隨纖維化的風險。最後,若長期未受控制,可能進展為肝硬化,導致肝臟逐漸喪失正常功能,並大幅提高罹患肝癌的風險。
陳醫師強調,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為先進國家造成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全球最常見的肝臟疾病。為預防脂肪肝惡化,她分享了四大關鍵策略:
少吃多動:減少5至10%的體重對改善脂肪肝效果顯著。建議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高強度有氧運動,並搭配阻力訓練以增強代謝。
調整飲食組成:推薦採用「地中海飲食」,包括攝取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魚類、堅果,以及低升糖指數的蔬果。同時要減少糖分攝取,特別是避免含糖飲料和精緻澱粉。
補充維生素E:對於非糖尿病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適量補充維生素E有助於減少炎症和肝損傷。但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以防過量引發其他問題。
藥物使用:目前部分藥物,如胰島素增敏劑(pioglitazone)或GLP-1受體激動劑(如Liraglutide,俗稱瘦瘦筆),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一定療效。但使用時需由專科醫師依據病情選擇,民眾切勿自行購買服用。
陳醫師解釋,當人體攝入過多熱量,特別是糖分或精緻澱粉時,會破壞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若無法完全消耗這些熱量,多餘的能量會通過糖質新生作用轉化為脂肪,並囤積在肝臟中。長期缺乏運動更會使肝臟內的脂肪無處可去,最終形成脂肪肝。
專家呼籲民眾正視脂肪肝問題,及早採取預防措施。透過調整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並在必要時尋求醫療協助,可有效控制脂肪肝的發展,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預防勝於治療,維護肝臟健康應成為每個人的日常習慣。
最新生活新聞
-
-
金門榮服處拜會金大 強化退除役官兵就學服務
(15 分鐘前) -
中國海警船1週2次侵擾金門海域 海巡蒐證驅離
(18 分鐘前) -
21日起階梯式降溫 23日晚間北部低溫探11度
(21 分鐘前) -
新北2歲童疑遭虐昏迷 母為國小代理教師遭停職
(2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