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圖裡的護病暖心旅程 花慈全人照護永遠同行
人形圖是以護理人員於紙上手繪病人的外型並附註個別狀況和照護需求,呈現照護團隊如何為病人提供個別性照護和陪伴歷程,增進專業知能和全人照護的精神。花蓮慈院自十六年前即開始推動,逐年日漸成熟而內容益加多元豐富,更有跨團隊的協力合作、各種護病故事,都凝聚在一張張各具特色的人形圖裡,目前花蓮慈院已經累積了一千多張的人形圖展示。護理部王淑貞副主任表示,用手繪的方式,是希望護理人員在照顧病人的時候,可以更細心了解病人的眼睛鼻子等五官和臉型,還有周圍的情景和感受,因為要畫出來,護理人員跟病人溝通的時候就會觀察,從觀察裡就會更了解病人,也會同時更知道病人的感受和期待,這份感受和期待就提供照護的方向,護理人員同時可以從人形圖裡看到照護的價值,也能實踐「以病人為中心」的專業知能和全人關懷。
由護理部主辦的「暖心旅程:全人照護競賽」,共有18隊報名參賽,包括各專科病房、加護病房、呼吸照護中心、門診等等,每一組都準備了滿滿的豐富素材有備而來,競爭相當激烈。護理部特別請來各領域專業的評審,分別是靜思精舍有護理專業背景的德劭法師、慈濟醫療法人護理委員會章淑娟主任委員、花蓮慈濟醫院教學部主任朱紹盈醫師、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林美珠教授、慈濟大學醫學系人文醫學科郭莉娟助理教授、慈濟醫療法人《志為護理》人文主編黃秋惠組長擔任評審,另外再邀請花蓮慈院志工室主任顏靜曦師姊和到花蓮慈院護理部客座教學的新加坡理工學院健康與社會科學副教授曁副院長、護理學主任潘永雄(Edward Poon)副教授擔任點評貴賓。
本屆也特別設置了「靜曦獎」,是志工室主任顏靜曦師姊疼惜護理人員的用心與投入,在競賽開始前就先暖心發給參賽的每一組團隊一個紅包,不論競賽結果,願意投入病人的全人關懷與照顧,都是值得鼓勵與肯定的用心,也讓護理團隊感受到暖心旅程滿滿溫暖的起點。
評分標準除了書面報告需包括病人生活背景描述、罹病過程、照顧評估、措施與評值,還有學理依據、反思,以及內容是否涵蓋生理、心理社會和靈性的全人照護,口頭報告每組八分鐘,評分內容包括故事性、照護動機、是否清楚描述病人的問題、目標計畫以及照護措施是否有特色和個別性,以及全人照護的的結構是否完整,以及照護病人對個人和團隊的意義,以及對未來臨床照護病人的意義的反思。
每一幅人形圖都包含著病人和護理的故事在裡面,每一個故事,包含了病人和家人、和心愛的狗兒之間的情感、有監獄受刑人從冷漠到最後捐出大體的個案、為了生子而冒著各種危險懷孕又罹患妊娠糖尿病的病人、肝癌換肝後復發,以及病人罹患流感變成重症往生後醫護一起送病人回家,棒球隊以怪手群相迎的場面。還有多重癌症的兒科病房陪伴罹患癌症的小女孩的「我不願讓你一個人」、罹患骨肉瘤的「我有一隻鋼鐵手」等等,都在在顯現護理設身處地的陪伴,不讓病人孤單面對的溫暖。中西醫合療照護「亨丁頓舞蹈症」的病人,有口難言的中風病人,心臟衰竭的病人,多重癌症的病人、大型手術後病人等等,甚至還有國外來求醫只能以英文溝通的重症病人,而在照護的過程中,護理則在與病人和家屬第一線的互動中,以病人感受、觀點看法、身體影響和期待(FIFE)的不同觀察評估來了解病人的需求,而在其中穿針引線,以跨團隊的方式,提供病人身心靈的全人照護。
在經過一個上午場場精彩的報告後,評審團最後選出三組佳作。第一個佳作是遠從台東到花蓮來參賽,推出「齊心協力、膝望相隨」的關山慈院,以別出心裁的活動拉頁人形圖,展現傑出的對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病人阿嬤的照顧和衛教能力,在手術前中後都以各種方式耐心安撫病人,並幫阿嬤解決在膝關節手術後急性疼痛問題而獲得評審好評。第二個佳作則是兒科病房的「我不願讓『妳』一個人」,以照顧一個癌症的小女孩在化療過程中又發生中風的狀況,護理團隊仍穩定的擬出完整照顧計劃,圖像則很明顯的表現出病人身體的轉變,以及小女孩進入加護病房和母親分離焦慮時,護理「不讓你一個人」的陪伴力量。第三組佳作則是合八病房照顧有口難言的中風病人「阿壽」的主題「齊心同念共護航 亮盞長壽增安康」。阿壽是經濟弱勢且有酗酒,病況相當複雜難以照顧,住院期間動腦部手術等醫療對經濟弱勢家庭來說是很大的負擔,醫療團隊經過複雜的照護並為他找資源,一步一步經過努力讓阿壽最後恢復吞嚥能力並從急性醫療轉為居家照顧的過程。
銅獎由內科加護病房MICU獲得,主題是「愛有遺憾、溫暖相伴」。MICU同時以傑出細膩的人形圖繪製獲得院內票選最高票「最佳人氣獎」,雙獎臨門。這次照護的是35歲的排灣族怪手司機,是全家的經濟支柱,因流感病情急轉直下到演變為重症,最後以葉克膜急救仍沒辦法挽回生命,過程中病房團隊不但極力搶救,更要照顧病人家屬以為是小感冒結果竟演變成重症的驚慌失措無法接受的心情,最後在醫護團隊陪伴下,一起陪伴病人走完最後一程。護理團隊更體會到,病情告知不是一個重點,而是圓滿人生的一個起點,從安寧照顧之後,醫療團隊就陪著病人和家屬展開新的旅程,一直到病人回到家,全家人都等著他,並有怪手群迎接,為這段旅程留下了一個愛的回憶。
銀獎由RCC呼吸照護病房的「聲不由己」獲得,這是被護理團隊稱為「大魔王」的國際病人,因為罕見疾病而住進呼吸照護中心,不但無法以中文溝通,也因為呼吸肌功能不良,常常覺得呼吸困難,以及對未來的恐懼和味覺失調等等原因而脾氣非常暴躁常常咒罵,並與家庭關係緊張,然而護理團隊仍利用時間堆疊信任,和他在日常中的互動與關心成就每一個小步,一步步往前,幫助病人與自己以及與父母和解,在平安夜和跨年夜都以儀式感的活動讓病人感受到團隊的祝福與陪伴,最後病人在農曆年的年夜安詳的離開,整個過程中讓團隊感受到時間雖然靜止了,但思念仍在......。
最後,金獎得主選出為二六東胸腔內科病房團隊的「牽手—延續愛的承諾」。二六東以一位俗稱漸凍人的「肌萎縮性脊隨側索硬化症」四十八歲男性病患照護經驗分享,結合安寧個管師、醫師、社工師、護理師、出院準備服務護理師、職能治療師、呼吸治療師、營養師的跨領域團隊照護,病人無法發聲,但護理師在照顧病人過程中,讀出病人「無法再牽起妻子的手」的遺憾,為他做出一對手模,完成無聲的約定。雖然病人病程進展快速,但醫療團隊一一為他完成心願。分享個案時,主治醫師劉迪塑醫師陪著病人妻子一起出現,病人妻子聽完護理團隊的報告後,頻頻感謝病房團隊為先生的付出,劉醫師與護理人員一起牽起阿清妻子的手,代替阿清完成遺願,也完成全人全程全家的護理旅程。
在每一則真情流露的報告中,不同的團隊間彼此學習,其中最動人的就是護理團隊分享在照護過程中,體會到自己不只是照顧病人的生理需求,而是在病人最脆弱的時候給與尊嚴、溫暖與希望,成為他人生命中最強的支撐。護理不只是技術、學識,而是一顆願意為他人守候的心,同時更是照亮靈魂的人。
評審德劭法師表示:「非常感動於這一幅幅人形圖,讓我們看見醫護理工作對病患生命的關懷與尊重,以菩薩心,隨處現,聞聲救苦我最先的精神,實踐悲智雙運的人間菩薩道。」德劭法師也邀請明年的人形圖競賽,可以到精舍舉辦,讓上人以及更多常住師父都能看到慈濟護理之美與用心。」朱紹盈醫師表示,訴說者都很清楚地表達出身心靈的全人照護精神,話語很溫暖有溫度,讓人感受到的確護理是病人的同行者、靈魂陪伴者,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真正看到了病人」,讓身為醫師的她覺得醫師們更應該加油努力。慈濟大學醫學系人文醫學科郭莉娟老師則感動表示,在醫療如此艱困的時代,看到大家還願意這麼努力的在臨床工作上,甚至參與競賽,「我覺得這個心意基本上真的是人人得獎,也謝謝大家在護理的臨床上繼續努力,讓我們對台灣的醫療跟護理人保有希望!」
一幅幅「看見病人」的人形圖,除了讓醫療護理團隊看見病人的身心靈需要,進而不斷創新與提升照護品質,完成自我專業成長,讓團隊合作更加緊密。鍾惠君主任表示,慈濟醫院照顧病人重要的信念和價值,從與病人互動的過程中展現出來,每個當下真心的付出,就是慈濟護理的核心價值。
撰文、攝影/吳宛霖
最新生活新聞
-
-
慢飛環保嘉年華 竹市愛恆啟能中心邀大家5/3拿好吃好康加好禮兌換
(3 小時前) -
關懷山區學童 五結獅子會慰問南澳武塔國小
(4 小時前) -
竹縣社區規劃師成果展登場 攜手邁向淨零碳目標
(4 小時前) -
2025/05/02 空氣品質說明(22:00)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