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20° / 19° )
氣象
2025-05-25 | TCnews慈善新聞網

表彰植物推進醫學的綠色力量菁英獎予中研院博士


表彰植物推進醫學的綠色力量菁英獎予中研院博士


2025年第十七屆「泛太平洋幹細胞及癌症研究研討會」(PPSSC)於25日頒發「細胞及癌症研究菁英獎」表彰中央研究院農生中心的林崇熙博士。林崇熙博士建立丹參原生質體再生系統平台,提升生物活性成分,成功以植物幹細胞再生培育植株,「細胞藥廠」的概念可作為藥用植物研究、永續栽培與藥品開發的重要基礎,更可進一步運用於臨床。


PPSSC(Pan Pacific Symposium on Stem Cells and Cancer Research)於2023年開始頒發「細胞及癌症研究菁英獎」,表彰在幹細胞與癌症的創新研究與技術上貢獻卓著的人員。2023年首屆由將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應用於多項臨床試驗的吉田信介博士獲獎;2024年的得獎者是為乳腺癌患者帶來希望的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2025年的「細胞及癌症研究菁英獎」則是頒給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的林崇熙博士。25日進行PPSSC的第二日議程前,由長期贊助PPSSC的史坦賽爾生醫創辦人蔣行與大會主席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共同頒獎。


林崇熙與慈濟醫療法人創新研發中心及花蓮慈院合作開發植物幹細胞的研究,著力於丹蔘「原生質體到植株」的再生系統平台建立,利用非基因改造的CRISPR技術,在原生質體中實現高效基因編輯,並透過新建立的植物再生方案,不須雜交便可獲得精準作物,不但提升生物活性化合物成份,丹蔘酮和丹蔘酚酸較原生植物提升30%,成功擴大了植物無性繁殖和草藥植物精確基因編輯的潛力。



表彰植物推進醫學的綠色力量菁英獎予中研院博士


林崇熙表示,他是一名植物再生研究人員,專攻組織培養技術,在與慈濟合作之前,自己原本只是個思考著園藝栽種、以及如何讓植物長得更好的研究者,對植物代謝物幾乎一無所知,並不懂得如何讓植物產出促進人類健康的成分。


林崇熙說,很多人並不熟悉植物的再生技術。植物與動物不同,單一細胞就可以再生成整株植物,就像砍掉樹幹後,會從切口再長出新芽。「這不只是科學的奇蹟,也對農業量產非常重要,可以複製出大量具有相同基因的植株,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去除病毒感染、提高作物健康。」林崇熙表示,研究團隊也針對丹蔘、番茄與芥藍等品種做過基因定序分析,結果顯示再生植株與其他轉植方式相比,突變率相近甚至更低,染色體也非常穩定,這代表原生植體編輯流程是可靠的。


慈濟醫療法人創新研發中心劉靜安副技術長指出,林崇熙博士研究最大的亮點是以非基因改造的方式,以原生種而不參雜外來種編輯,而且經過編輯後的活性份比原株更高;第二個亮點是植物來源的幹細胞可以避免動物來源幹細胞引起的免疫反應和副作用,對於運用於臨床或開發健康食品都是非常好的優勢。


林崇熙博士獲獎也與今年PPSSC的大會一重要主題「最新興的綠色前沿研究:植物幹細胞進行再生」相呼應。除了丹蔘之外,林教授也與慈濟創研團隊正在進行艾草和當歸的研究。大會主席、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在證嚴上人指導下,花蓮慈院開發中藥草的淨斯本草飲,獲得非常好的效果,後陸續進行不同中草藥的研究,在在強調「有病就有藥醫」。然而一般醫學的細胞及再生研究以動物幹細胞為主,證嚴上人提出「植物也有幹細胞」成為一個很好的提示,也推進花蓮慈院研究團隊在植物研究上的前進動力。身為神經領域的專科醫師,更希望能將這些幹細胞研究成果臨床運用於巴金森氏症、失智症、小腦萎縮等動作障礙患者和癌症上,帶給病人更多康復的機會。



表彰植物推進醫學的綠色力量菁英獎予中研院博士



(撰文/吳宛霖;攝影/慈濟大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