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慈中參與成大跨域合作課程 自主學習成果豐碩
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開設之跨域統整實作課程——「領導與行動」,透過「大手牽小手」的學習型態,結合大學生與高中生協同學習,已穩定推動七個學期而臺南慈中連續參與成大合課程作計畫已邁入第四年。2025年1月2日李建霆助教特地入校辦理成功大學徵件計畫說明會,臺南慈中共計10項提案入選。於今年2月起,成大社科院攜手臺南慈濟高中與永仁高中合作展開自主學習課程交流,並於5月25日舉行「領導與行動-高中生學習成果發表會」,展現跨域合作的教學創新與學習能量。
此次成果發表會於5月25日在成功大學社科院舉行,由慈濟高中30位學生與永仁高中15位學生組成15組團隊,與33位成大大學生共同合作。學生們從真實世界出發,選擇自己關心的議題,透過資料搜集、文獻探討、實地調查與創意實作,歷經數月努力,完成精彩的成果展示。
本學期學生探究主題多元,涵蓋社會議題、科技發展、文化觀察、心理研究、城市規劃等,反映學生對世界的關心與深度思辨。其中幾項議題表現尤為亮眼:永仁高中高二廖泓誠、楊本紘、洪振軒在大學生高苡瑄、関子庭、陳威華指導下針對《打造穩健的投資組合》結合高中經濟課程理財教育切入,研究風險分散與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模擬高中生視角下的入門型理財策略。
臺南慈中侯呈叡、潘芮亭、吳詠歆在大學生李思霈、黃苡柔和黃浩宇的指導下探討在人工智慧快速進展下,AI系統是否會在學習大量人類資料過程中,也「繼承」人類的偏見與認知錯誤。學生以ChatGPT、Gemini兩套系統,分析其可能出現的偏誤行為。
慈中黃慈柔同學探討青少年次文化與環保議題《K-POP出卡文化與過度包裝現象》。學生觀察K-POP專輯銷售常藉由「隨機小卡」吸引粉絲大量重複購買,引發資源浪費與心理消費問題。透過1420份問卷與實例分析韓國娛樂產業背後的商業策略與其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提出環保與理性消費的倡議。
高一林名紵和陳予晞從資料查找中進行理性思辯,兩位從原本贊成死刑的立場試圖理解支持與反對雙方的立論基礎,從人權觀點出發思考:什麼才是公平正義的底線?深入探討法治與人權,結合案例分析,培養學生公民素養與同理思辨。
永仁高中陳珈妤及謝雨萱從地理學中的「同心圓城市理論」出發,試圖將空間與科技結合的創新嘗試,操作80小時以上的程式設計建立簡易城市建模軟體,視覺化都市發展變遷。他們希望以科技工具介入都市美學與規劃思維,探索更宜居的城市可能。
此次跨域合作強調大學生與高中生的合作互動,不僅促進青年世代間的經驗傳承,更發展出一套結合理論與實務的創新教學策略。透過跨齡協作與主題共創,高中生培養了問題解決力、溝通表達力與團隊合作力,大學生則提升了指導能力與教學反思力,形成良性的教學相長循環。
成大社科院蔡群立院長表示,「領導與行動」課程強調跨域整合與實作導向,期盼透過真實議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並與高中端深度合作,打造更具創新力與社會責任感的學習模式。臺南慈中姚智化校長也認為,該計畫充分落實新課綱自主學習精神,是大學與高中攜手育才的成功典範。
未來,臺南慈中將持續深化合作關係,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多元面向讓更多學生在跨域與共學的場域中看見自己的潛能,實踐「學以致用,行以致遠」的教育目標。
撰文/林昱汝;攝影/李建霆、林昱汝
最新生活新聞
-
-
新冠疫情升溫 竹市府籲民眾落實防疫「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
(5 小時前) -
高市府發言人項賓和:興達3、4號機組已轉備用、環保局未發操作許可 緊急備載發電需按啟用及操作時數限制
(5 小時前) -
共好脫遊、友善共融 桃園市社會局結合學術及善心單位端午送暖關懷街友
(5 小時前) -
洪秀柱率團赴北京見王滬寧 名單驚見天王御用作詞人方文山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