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醫換名繼續行醫 王姿允批制度漏洞

王姿允醫師時常於臉書關注社會與醫療議題。(圖/翻攝自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NOWnews今日新聞] 台北市中山區一名 50 歲男子昨(17 日)在醫美診所進行陰莖增大手術後,於麻醉恢復過程中猝死,執刀的醫師丁斌煌再度被檢警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嫌送辦。此案引發外界譁然,不僅是因為病患不幸喪命,更凸顯長年爭議:在台灣,醫師要被吊銷執照並不容易,就算涉及多起醫療糾紛甚至官司,往往仍能藉由改名或換診所「重出江湖」。
對此,王姿允醫師在臉書發文痛批,丁斌煌並非第一次惹議,早在 2013 年就因手術導致病患死亡,被法院判刑 3 個月,得易科罰金;2015 年則因手術疏失遭起訴,雖最後與病患和解撤告,但同年另一起性騷擾案遭判賠 25 萬元確定。2022 年 9 月更有三名女性病患同時出事,檢方偵結後直指丁未依醫療常規執刀,甚至阻撓就醫,依強制罪與重傷害罪起訴。如今 2025 年,又傳出男子手術致死的醫療糾紛。
王姿允直言,許多「黑數」案件最後都因病患或家屬選擇和解、撤告而消失,醫師只要花錢了事,往往就能脫身。她批評,正因為法律判刑普遍偏輕,讓部分醫師有恃無恐,若不是有家屬堅持不撤告、不和解,這些案件根本不會浮上檯面。
她進一步指出,台灣要讓醫師真的失去執照「非常困難」,除非涉及毒品或管制藥物,否則就算被認定未依醫療常規執刀,最多也只是廢止執照一年,之後依舊能以新名號重新開業。丁斌煌過去就曾換過多次姓名,先後使用「丁大中」、「丁立文」、「丁秉煌」等名,診所名稱也從「幸福診所」、「量子醫學醫美診所」、「亞太醫美診所」一路更換,最近甚至直接掛上「舊雨新知、四海一家」字樣當招牌。
王姿允提醒,醫療絕非單純的商業行為,自費醫療與美容醫學同樣必須遵守專業規範與倫理底線。她警告,若遇到醫師打著「病人自願付錢,為什麼不能開刀?」這樣的說法,民眾應立即遠離,因為這代表對方已經不把最基本的醫療原則放在眼裡。這起陰莖增大手術致死事件,不僅是一樁醫療糾紛,更再次暴露制度漏洞:當吊銷醫師證照困難,醫界「惡醫」便能不斷換名、換招牌,繼續在灰色地帶遊走,讓病患暴露在重複風險之中。
相關新聞
陰莖增大手術奪命!醫療糾紛「常客」丁斌煌再惹議 黑歷史一次看
王銘嶼廢照非永遠禁醫 王姿允提醒:一年後恐換縣市再執業
減重猛男醫師王銘嶼:從醫界藍正龍到跌落神壇 爭議紀錄一次看
最新政治新聞
-
領取普發現金1萬元?卓榮泰:留在給國家做更有用途
(6 小時前) -
傅崐萁宣布不角逐藍黨魁 盼新任者團結在野、下架民進黨
(7 小時前) -
中共印「宗教教職人員網絡行為規範」 陸委會籲國人注意赴陸風險提高警覺
(7 小時前) -
星光幫歌手有8條通緝令隱身林森北酒吧打工
(7 小時前) -
快訊/「陰莖增大術」案執刀醫師100萬交保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