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撥用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 繞過立院監督為哪樁
總統賴清德日前表示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投資平台。對此,連一向低調慎言的央行前總裁彭淮南都忍不住出來接受平面媒體專訪,表示「茲事體大」,應制定專法,並設立專責機構負責管理,此外也不應無償動用外匯存底。事實上,朝野討論主權基金逾20年,加上一直以來包含國發基金、勞退基金等都是類似概念,為何還要設立一個主權基金?而且動用國家的保命錢---外匯存底,還要繞過立院監督,讓外界很難不作其他聯想。
彭淮南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央行態度沒變過,對成立主權基金態度開放,但堅決反對無償撥用外匯存底,「外匯存底跟主權基金不一樣,不能畫等號」,也不該把央行反對外匯存底無償撥用,簡化為他個人或是央行反對成立主權基金。
彭淮南表示,早期的主權基金都是由石油輸出國家成立,在非產油國中,以新加坡的政府投資公司(GIC)及中國大陸的中國投資公司(CIC)為代表,但實際運作上,各國政府退休基金都算廣義的主權基金,例如日本政府退休基金、挪威的政府退休基金。
事實上從國發基金,到勞保、勞退及國民年金委由勞動部操作,再加上銓敘部主管的退撫基金,總規模相當龐大,且有很大部分投資海外資產,雖無主權基金之名,但已有主權基金之實。如果要再成立主權基金,就是先立法,並由專業機構管理運作。
彭淮南表示,成立主權基金茲事體大,他任內堅持要立專法,因主權基金的人事、預算及組織,均極具特殊性,以我國現行人事法規、國營事業管理法、預算法等,都無法因應其需求,且多數已開發國家都是以專法規範主權基金設立及運作,台灣在沒有訂立專法規範前,不宜貿然成立。
彭淮南表示,主權基金追求報酬極大化,絕對不是毫無風險,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時,全體主權基金虧損6000億美元,其中,挪威的政府基金就虧損907億美元,賠掉該基金四分之一,如果沒立專法,一旦出現那麼大的虧損,究竟要由誰負責?也無法迴避立法院監督。
彭淮南說央行提議基金財源由財政部發債、撥款或出資,這些都可以討論,「但絕對不可以無償撥用外匯存底」,因為外匯存底與主權基金的目的迥然不同,兩者操作原則也不同,切勿將外匯存底以主權基金的方式操作。
彭淮南直言外匯存底是拿來挹注國際收支失衡的外匯需求,及維持外匯市場的秩序,首重安全性與流動性,不宜承擔高風險。主權基金承擔較高風險,因此報酬率比較高,但不是永遠都賺錢,尤其當金融危機發生時,往往無法全身而退,而遭受龐大損失,平時的高報酬率也會被抵銷。
彭淮南說,央行或許可以在評估安全性與流動性無虞下,將「很小部分」的外匯存底委由主權基金操作,但前提是要有專法,若無專法,不能隨意動撥外匯存底,且這些錢也非「無償」,受託機構仍須在專法的規範下,與央行釐清權利義務。
前立委郭正亮也指出行政院的國發基金,累積到現在有1兆2800億元台幣,「國發基金可以投資國外的企業,當然也可以投資正在崛起跟美國比較相關的,比如人工智能、半導體,通通都可以,那為什麼還要另外成立主權基金?」
因此郭正亮懷疑賴政府此舉是不是要跟美國交心,就說還有另外一筆錢,可以買一些除了國發基金能夠該買的之外的東西,所以為什麼會有人懷疑你要買ETF、含有美債的東西,這個質疑是合理的。既然台灣實質上的主權基金已不少,累積規模也不小,為何賴政府卻要動用外匯存底設立一筆主權基金,除了繞過監督,是否還要購買一些無法對國人交代的股票或債券?是否幫川普政府解決頭痛的美債問題?
賴政府無法接受朝小野大就進行大罷免,現在連國家根柢的錢都要繞過監督,若獨斷妄行至此,還好意思舉著民主大旗,也難怪藍白以綠共稱呼之。
最新政治新聞
-
-
核三公投成案 周春米痛訴:這不是公投,是霸凌
(2 小時前) -
朱立倫率隊親征拉抬羅廷瑋 熱度大輸黃國昌
(3 小時前) -
歐媒專訪 李淳:歐盟與日韓星談成數位夥伴獨漏台灣
(3 小時前) -
「反廢死」公投遭否決 國民黨團批:中選會已淪為綠營打手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