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5° / 28° )
氣象
2024-06-02 | 優傳媒

蘇進強觀點》賴、習可共謀「愛和平、不要戰爭」的兩岸共識


蘇進強觀點》賴、習可共謀「愛和平、不要戰爭」的兩岸共識

賴清德既放棄「務實台獨工作者」,開始扮演「務實的中華民國總統」,也知道「台獨說得到做不到」,明白台海和平「交流比交惡好」,從現實主義的觀點,兩岸的經貿、文化交流是兩岸互利雙贏的渠道,那就應該回歸兩岸最大的共識——中華文化,共謀、共議、共同弘揚,化解兵凶戰危的危機。如此,也不必將國家安全寄託在中美「共管」的不確定性上。筆者建議,賴清德可以大器而勇敢的主動向對岸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此議,一方面可展現做為中華民國國家元首的高度,與弘揚中華文化的胸懐,一方面可藉此議開啓新時代兩岸和平發展、共利共榮的新局。(圖/取自網路)

作者/蘇進強

共軍5/24上午無預警的發佈圍繞台灣周邊與外島的「聯合利劍-2024 A」演習,同時,福建海警艦艇也在東引、烏坵附近海域實施所謂的「執法演練」。

不論是解放軍或海警,共軍二天的「亮劍」武嚇,無可置疑的就是針對賴清德520的「新兩國論」就職演說,對甫上任的新政府亦形成莫大的壓力。

未預警即實兵演練 出乎情監單位意料

雖然,外界對這次的演習有「全面封鎖」、「圍點打援」、「關門打狗」、「甕中捉鼈」等不同的形容。事實上,共軍雖未發射實彈,但卻也是實兵實練,展現「箭在弦上而未發」的態勢,而是出人意表的迅雷不及掩耳,未預警即出兵演練,顯見共軍在520前後未升高情勢,固有美國的壓力,卻是擺好陣勢待機而動。

令人驚愕的是,美日台三方情報監偵單位在524軍演前,竟然被瞞在鼓裡,沒有任何預警,綠營某些國安高層甚至心存僥倖,以為1105美國大選前,共軍不致輕舉妄動,而在「聯合利劍-2024 A 」二天軍演後,共軍隨即在東海、南海進行另波演習,出動的機、艦數字不亞於圍台軍演,其針對美、菲、日的意圖不言可喻。

賴清德「四解」與柯文哲「五個互相」相互呼應

524演習升高壓力的政治效應,已顯現於賴清德5月26日放低姿態公開喊話,希望透過交流合作,增進「四解」創造互利互惠,即彼此了解、理解、諒解、和解,陸委會與教育部、交通部也跟進宣布,將開放陸生、陸客來台,相較於520的演講,賴的態度丕變,不免予外界「敬酒不吃,吃罰酒」的批評,如果「四解」能在520講稿中出現,或許524演習不致於猝不及防。

而「四解」的內涵與柯文哲「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前後呼應,令人會心。而柯的「兩岸一家親」及避免兩岸陷入惡意螺旋,避無擦槍走火,兩岸要加強溝通交流,化解誤會等論述,亦頗值賴政府參考。

戰爭邊緣策略 台灣國安豈可心存僥倖?

從廣義上言,中共軍力圍台、繞台的常態化,甚至從本島到外島、正規軍到海警的全面動員,可謂已是戰爭邊緣的準備。台海和戰其實也在美、中、台三方的一念之間,美、中共管台海更是二國政軍高層的「熱區」與共同利益,我國除了地緣政治的優勢外,「護國神山」台積電掌控全球85%晶片,更是台海安全最重要的利基。

故而,無論中、美、日等國在台海周邊海域展現不同樣態兵力「軍事肌肉」的比拚,卻都是在「風險可以管控」的範疇內。除非蓄意挑釁,否則當然不會由演習的「擦槍走火」而成為實戰。相對於對台海的軍事壓力,中共連續三天對美國12家軍工企業及高管的制裁,也是劍及履及,毫不留情。

反獨力量強勁,台海安全不能完全寄託地緣政治

可以預見的是,共軍「反獨」的力道,在此之後必然如鎖螺絲般的加緊,台灣問題在中美之間的衝突,也會成為美國1105大選的焦點之一。台海兩岸的冷、熱戰也不再是單純的台灣與大陸的「兩岸」,而是太平洋甚至是印太區域的地緣戰略熱區,共軍圍繞台灣周邊演習,並模糊化台海中線及台灣領海基線的企圖,在去年斐洛西前眾議長訪台時已經得到驗證,這二天乃至其後的「2024聯合利劍B、C、⋯⋯」是否再步步緊縮,形成「漸進封鎖」的態勢,值得關注。

就地緣戰略言,台灣位居東北亞、東南亞的交界,是美國西太平洋戰略的重要環節;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的規範,台灣海峽兩岸以12浬自陸地向外延伸的領海以外的海域就是貨真價實的「國際海域」,國際公法保障船隻及飛行器在公海及空域自由航行。此次演習顯然已較去年8月的「圍島」,明白標示禁航區、限航區,此次則僅劃分為8大區域,更加逼進台灣的領海,戰機飛越台海中線則已趨常態化,而在國際公海上遂行軍事演習,必然會影響其他各國自由通行的權益。

因此通報國際及在一定時間結東演習乃為必須,故才有「風險可控」之論。反之,若中共不顧國際的制約宣布封鎖台海,則不啻是向國際宣戰,其後果將不堪設想,這也正是中共投鼠忌器的緣由。但若將台海安全寄託在美、中的「共管」,則無異於「請鬼拿藥單」,何況1105美國大選結果尚未可知,為了美國國家利益而犧牲友邦的案例,台灣豈能掉以輕心?

既稱「和平是唯一選項」,一味反中怎能共謀和平?

平心而論,賴清德520演講內容,雖未超出蔡英文8年來累積的論點,但言必直指「中國」而非「大陸」,並明確定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當然不容於中共的「一中原則」。另外,賴雖然搬出憲法的「國民資格」,卻刻意忽略具有戰略模糊「一中精神」的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這種只有戰術清晰的論點,中共若未發動軍事或經濟反制,豈非被賴清德政府當做軟腳蝦?

然而,賴清德在演講中提到十次「和平」,強調「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口口聲聲「人民至上」。令人遺憾的是,賴氏風格的「和平」卻以聯合友邦抗中為基調,表面上,希望對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但骨子裡卻是「中國」 vs 「台灣」一邊一國,絕口不提89%台灣人民來自大陸,同文同種的歷史淵源,妄言「和平是唯一的選項」,卻絕口不提如何與中國大陸共謀和平。

戰爭是最大的邪惡,海、陸起用能人方可樂觀以待

不論古今中外,戰爭就是最大的邪惡,和平才是普世的價值,避戰謀和更是國家領導人基本的道德,任何引發衝突、求戰、引戰的政治人物,皆是人類公敵。從辯證角度言,台獨就是中共無法容忍的紅線,賴清德不再自詡「務實台獨工作者」,卻以兩岸「互不隸屬」洋洋自得,「台獨」的理念已由「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的相互為用,而涵括在其中,這種認知作戰文宣手法,或有短期効益,但就長期言,是否符合台海安全需要,頗值商榷。

其實,在「互不隸屬」的論述前後,賴清德若能從兩岸歷史文化淵源、1950迄今兩岸分立分治的現實存在與共創兩岸和平,三個切面扼要簡述,既不損害台灣主體性與國家主權,又可緩和自8年前迄今的兩岸關係。賴及其團隊不此之圖,偏要耍嘴皮,招來老共「亮劍」,再低頭呼籲對岸「了解、理解、諒解、和解」,雖未為晚,卻少了掌握話語權的先機。幸而,賴團隊中海、陸二會起用了在扁政府時期,即有調和鼎鼐經驗的馬永成、羅文嘉、林德訓等能人,再加上身段柔軟的鄭文燦、邱垂正,兩岸關係的好轉,似可樂觀以待。

「去中國化」矯枉過正,民進黨最大戰略錯誤

不論是以哈或俄烏乃至非洲國家的內戰,在在均可見戰爭導致生靈塗炭。如賴所言,「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台海一旦戰起,也沒有前後方之分。而「要和平、不要戰爭」已是全球人類共同的目標,兩岸既為同文同種、同根同源的中華文化共同體,凡宗教、飲食、文字、語言、風俗習慣等均難分軒輊,賴清德祖先亦來自福建漳州,生長於萬里礦工家庭的他,或無法在情感上認同祖籍地,但台灣89%來自大陸的漢族,不分省籍,卻都是中華文化涵養下的一份子,民進黨當然可以不認同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更可以高舉反共大旗,但卻不必矯枉過正的污名化「文化中國」或「歷史中國」,甚至連歷史文化都可以棄如敝屣。

需知「欲滅其國,先滅其史」,「中國」與中華文化並非中共的專屬,廣義的「中國」並非等同於政治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賴、習共謀「要和平,不要戰爭」開啓新時代兩岸新局

何況,中華文化在台灣已經成為2300人民共同的DNA,為了「抗中」卻連中華文化都要輕蔑,這正是民進黨執政以來最大的戰略錯誤,也是國家認同岐異、分裂社會、撕毀族群和諧的問題所在。我們殷切呼籲,賴清德政府團隊,重新正視中華文化在台灣社會、教育的正面功能,更進一步言,中華文化中的王道精神,就是以民為主、共榮共存,相互尊重、包容、欣賞與分享,兩岸領導人既然均強調「以民為主」,何不以蒼生為念,共謀「要和平,不要戰爭」的兩岸關係與共識?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日前公開指出,如何讓戰爭永不會降臨台海,需從「人本思想」與「現實主義」兩個角度來看待戰爭,李喜明的「人本思想」內涵其實就是以蒼生為念的「以民為主」。領導人不能只要求人民為國家「勇敢犧牲」,自己卻好戰、引戰,衍伸而言,賴清德既放棄「務實台獨工作者」,開始扮演「務實的中華民國總統」,也知道「台獨說得到做不到」,明白台海和平「交流比交惡好」,從現實主義的觀點,兩岸的經貿、文化交流是兩岸互利雙贏的渠道,那就應該回歸兩岸最大的共識——中華文化,共謀、共議、共同弘揚,化解兵凶戰危的危機。如此,也不必將國家安全寄託在中美「共管」的不確定性上。

最後,筆者建議,賴清德可以大器而勇敢的主動向對岸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此議,一方面可展現做為中華民國國家元首的高度,與弘揚中華文化的胸懐,一方面可藉此議開啓新時代兩岸和平發展、共利共榮的新局。

(作者為前文化總會秘書長,國安會諮詢委員,現為智庫負責人,本文由新故鄉智庫授權刊載。)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