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5° )
氣象
2024-09-27 | 優傳媒

老孫侃時政》釋憲實質廢死,賴家皇朝危矣!


老孫侃時政》釋憲實質廢死,賴家皇朝危矣!

大法官藉釋憲之名,為死刑判決立下諸多門檻,其行為已經不是在解釋憲法,而是在「立法」。當公義遭到封印,魔鬼將遍地橫行,釋憲的結果其實是民進黨給自己下了一道「催命符」。賴氏皇朝已危在旦夕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孫恭正

大法官釋憲結果出爐,死刑合於憲法,但大法官附加了諸多條件,使得死刑判決難度更勝西天取經,因此這個釋憲結果等同於「實質廢死」。未來法官如果真的遇到罪大惡極的罪犯,若心中缺乏強大至極的「浩然正氣」,絕對沒有一個法官敢做出死刑判決。釋憲結果不是封印魔鬼,而是封印公義。

大法官詹森林認為「死刑是無法填補損害的刑罰手段」,所以死刑不合憲。如果「因無法彌補就要廢除」這個觀點成立,那麼「法律不能伸張公義,所以應該廢除法律」,「政府不能造福人民,所以應該廢除政府」,類似的觀點也應該完全成立。果然沒有人可以踐踏司法,只有法律人自甘墮落。

西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率先攻入咸陽,子嬰投降,劉邦盡廢秦之苛法,與民「約法三章」,百姓歡呼雀躍,為後來劉邦得天下奠定基礎。法律作為統治者管理人民的手段,其存在的核心價值就是「公平正義」,劉邦的約法三章本質就是「以牙還牙」,所以獲得人民支持。不像現在的法律,處處保護罪犯,對受害人及其家屬傷口撒鹽。

當法律違背了公平正義,那麼就是惡法、苛法,人人皆可抗拒,這就是所謂的「官逼民反」,也是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聖奧古斯丁說「沒有公義的法律,不能稱之為法律」,法律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民相信法律是公義的,而不是強迫人民服從不公義的法律。

現行的法律不允許人民自己伸張公義,必須透過法院討回公道。如今大法官釋憲實質廢除死刑,等於斷絕了人民對於司法主持公義的信心,官逼民反已到了臨界點,只差最後的一根導火線。2012年犯下「湯姆熊割喉案」的曾文欽曾說「台灣殺一、二個人不會判死」,如今大法官實現了他的預言,現在不只殺一、二人不會判死,那怕殺一、二十人也不擔心判死刑了,大法官說要把魔鬼封印,自己卻先成為魔鬼的奴僕。筆者大膽預言,此次釋憲後,將有更多重大社會刑案出現,因為罪犯有法律保護,殺人如同考取公務員,吃上長期的公家飯,這麼好的福利,未來當然會有更多的曾文欽出現。

超過八成的民意反對廢除死刑。但民進黨政府顯然是和民意對著幹,過去民進黨的諸多惡行,只要說服四成支持者,就可以確保執政。但如今民進黨是與八成民眾為敵,將要如何自圓其說?賴政府或許想以「司法獨立」為藉口搪塞,但所有大法官皆是民進黨提名的,他們不是代表人民,而是代表民進黨,因此即使假借司法獨立之名,也必然難杜悠悠之口。

大法官藉釋憲之名,為死刑判決立下諸多門檻,其行為已經不是在解釋憲法,而是在「立法」。司法把手伸進立法,本身就已經違背憲法精神和「權力分立」的原則,這種釋憲還有何參考價值與遵行的必要?立法院的在野黨如不能發揮制衡作用,要你們有何用?


老孫侃時政》釋憲實質廢死,賴家皇朝危矣!

(圖/取自網路)

賴清德上台後,接連對昔日政敵發起司法攻勢,表面上是整飭貪腐,實際用心不言可喻。但老百姓該想想,無論是柯文哲的京華城案,還是鄭文燦的華亞科案,都只不過是官員與商人之間的利益,對百姓並不產生直接的傷害。反而是此次釋憲的結果,對老百姓的影響至為重大。以後我們搭捷運,坐公車都要特別留意身邊有無可疑之人,只要遇上一個想吃牢飯,或是心情低落的傢伙,隨時都可能發生「鄭捷案」或是「湯姆熊割喉案」。在沒有死刑的嚇阻下,魔鬼隨時隨地會出現在我們身邊。

釋憲後另一個高危行業就是法官,過去罪犯或許擔心判死,不得不對法官存敬畏之心。如今既然不怕判死,還需要對法官客氣嗎?未來必然會發生罪犯當庭辱罵法官的現象。而這一切都是釋憲後的必然連鎖反應。

魔鬼是永遠不會悔改的。2019年台南玉井前輩堂,男子曾文彥縱火造成7人死亡(同住在前輩堂共46人)。曾文彥少年時就經常出入少年法庭,少年法庭一位謝姓庭長出於善意,將曾文彥帶至前輩堂照料,誰知曾文彥惡行不改,最終縱火連同住在前輩堂的謝姓庭長的弟弟一家三口也害死,令謝姓庭長悔恨不已。犯下重案的曾文彥還表示「燒死一個也是這樣的罪,多燒死幾個也沒關係」。而如此泯滅人性的魔鬼,也只被判了無期徒刑。曾文彥還有機會出獄,但死掉的七人呢?

此次大法官釋憲後的惡果,筆者預估很快就會浮現。當公義遭到封印,魔鬼將遍地橫行,民怨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民意的反撲必將沛然莫之能禦。任憑民進黨巧舌如簧,騙術高明也無法阻擋人民的怒氣。釋憲的結果其實是民進黨給自己下了一道「催命符」。賴氏皇朝已危在旦夕了!


老孫侃時政》釋憲實質廢死,賴家皇朝危矣!

孫恭正,退伍軍人,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證券專業經理人,北京中律縱橫副總經理,教師。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