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0° / 27° )
氣象
2024-06-05 | 台北市政府

蔣萬安市長著裝 視察北市雨水下水道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5)日前往內湖區內湖路1段91巷視察雨水下水道,與李四川副市長著防水裝(俗稱青蛙裝)進入下水道了解目前老舊箱、管涵的排洪功能及工程狀況。視察後,蔣萬安表示,他上任後推出了提升臺北市整體降雨容受力從現在78.81mm提高到88.8mm的目標,接下來會全速推進,也規劃了相關的結構修補,今天下到雨水下水道是以走動式管理了解第一線的狀況與需求,同時也更了解新舊工法,也就是「螺旋內襯工法」的功效。

蔣萬安表示,他跟李副市長還有工務局長下去看到「螺旋內襯工法」真的很不一樣,工期可以縮短、施作更有效率,整體來講環境也比傳統工法更乾淨。過程中,李副市長也說明在「流量等於流速乘上面積」的邏輯下,新的「螺旋內襯工法」比較沒有阻力、光滑,所以整個流速加快,對於近期頻繁的短時強降雨排水量就大大提升。

蔣萬安也提到另一邊的傳統工法,確實環境味道比較重、施作環境確實比較辛苦。經他詢問,新的功法確實有很多好處,唯一的差別就是成本比較高,所以需要因地制宜。蔣萬安說,工務局長也特別談到,北市府根據不同的地方、地段、施作的需求,北市府會選擇採用最適合的功法。

蔣萬安說,今天實際下去看,同時也跟同仁施工的狀況,也希望透過新工法的推行,對於臺北市民交通、居住、生活上面的影響降到最低。

蔣萬安表示,從民國97年開始,分階段陸陸續續已經完成69處集水區的結構補修,接下來還有9處會在明年陸續完成,未來面對極端氣候,北市府透過結構補修逐步的提高降雨容受力,希望能夠帶給市民朋友一個安居、宜居的環境。

蔣萬安說,實際來看才能真的感受到地下管線的整體狀況,親身體驗才能更深刻的了解臺北市整體工程狀況,接下來怎麼樣克服各項困難,帶給市民朋友更便利的生活。

水利處下工科長林立偉簡報時說明,本次結構修補施工的內湖路1段91巷交通流量大,5大民生管線縱橫於箱涵正上方,箱涵結構缺失高達51處。綜合交通、管線及缺失處數多3大困難,故採用「螺旋內襯工法」進行區段整建,箱涵尺寸寬4m高2.4m,長度約158m,達成交通影響低、工期縮短、成功閃避管線障礙等效益。

林立偉提到完工後進行檢討,整個施工過程沒有造成振動噪音及汙染,工期比預期縮短了37.5%,由240天減為150天,也因採用新型工法,大幅節能減碳約35公噸,相當於整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碳吸附量。尤其施工過程中商家正常做生意,沒有接到1999陳情案件,這對管線工程的施作是非常難得。

  • 蔣萬安市長著裝 視察北市雨水下水道
  • 蔣萬安市長著裝 視察北市雨水下水道
  • 蔣萬安市長著裝 視察北市雨水下水道
  • 蔣萬安市長著裝 視察北市雨水下水道
  • 蔣萬安市長著裝 視察北市雨水下水道
  • 蔣萬安市長著裝 視察北市雨水下水道
  • 蔣萬安市長著裝 視察北市雨水下水道
  • 蔣萬安市長著裝 視察北市雨水下水道
  • 蔣萬安市長著裝 視察北市雨水下水道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