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2 | 中央社
台東寄養媽投身21年 看孩子成長就是幸福
投入台東寄養家庭21年的羅貞妹今天分享心得,她回憶1名全盲孩子,教1次就會上3樓,另有肢障寄養兒童貼心主動洗碗。她說,看著受傷的孩子長大、懂事,就是最大幸福。
台東家扶中心表示,據統計,每3名寄養兒少中,就有1人有身心障礙及發展遲緩情形,讓有意投入寄養家庭服務的民眾卻步,今天特別邀請服務21年的羅貞妹,分享照顧視障、肢障、情障兒少經驗。即使已過退休年紀,她與先生多年來秉持「給孩子家的溫暖與愛」,總共照顧18名孩子。
羅貞妹說,年輕時從事幼教工作認識寄養童,「那時候我才真的認識到寄養家庭這個名詞,原來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照顧這些家裡有狀況的小孩子,給予他們家庭溫暖」,因而決心投入服務行列。
她說,印象最深刻的是1名全盲的孩子,當時囿於家中空間,孩子必須住在3樓。「我還在想,他可以嗎?結果我陪他、教他怎麼上樓,才1次他就會了」,服裝只需要告訴孩子顏色、款式,「他摸一摸後,穿搭甚至比我更得體,我真的很佩服!」;這位孩子從小對節奏音感很有天賦,如今已是1名街頭藝人。
她也提及另1個經驗,有1名肢體障礙的寄養兒童,需拄拐杖才能行動,卻願意主動幫忙洗碗,孩子告訴她「掃地我不會,我可能不能幫忙做很多家事,但我可以洗碗,希望可以幫忙減輕媽媽的勞累」,令她既心疼又感動。這位孩子已出社會,可以不依靠別人,用自己的生活技能賺錢。
羅貞妹坦言曾有過放棄的念頭。她說,這些孩子都曾經受過傷,必須包容與接納,「當孩子被包容、被接納了,他們就會有微笑」;當孩子快樂、自在起來,並且逐漸成長懂事、進步了,對她而言就是幸福。
台東家扶中心主任鍾澤胤表示,中心每月持續約有40名兒少安置於寄養家庭,為讓寄養家庭妥適照顧兒少,並獲得支持,中心每年舉辦在職訓練、心理支持與喘息服務,也盼經由分享會,邀請更多符合條件的家庭加入寄養服務,「有更多人加入寄養家庭,我們就能提供更好的環境,讓這些孩子穩定成長」。
台東家扶中心表示,據統計,每3名寄養兒少中,就有1人有身心障礙及發展遲緩情形,讓有意投入寄養家庭服務的民眾卻步,今天特別邀請服務21年的羅貞妹,分享照顧視障、肢障、情障兒少經驗。即使已過退休年紀,她與先生多年來秉持「給孩子家的溫暖與愛」,總共照顧18名孩子。
羅貞妹說,年輕時從事幼教工作認識寄養童,「那時候我才真的認識到寄養家庭這個名詞,原來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照顧這些家裡有狀況的小孩子,給予他們家庭溫暖」,因而決心投入服務行列。
她說,印象最深刻的是1名全盲的孩子,當時囿於家中空間,孩子必須住在3樓。「我還在想,他可以嗎?結果我陪他、教他怎麼上樓,才1次他就會了」,服裝只需要告訴孩子顏色、款式,「他摸一摸後,穿搭甚至比我更得體,我真的很佩服!」;這位孩子從小對節奏音感很有天賦,如今已是1名街頭藝人。
她也提及另1個經驗,有1名肢體障礙的寄養兒童,需拄拐杖才能行動,卻願意主動幫忙洗碗,孩子告訴她「掃地我不會,我可能不能幫忙做很多家事,但我可以洗碗,希望可以幫忙減輕媽媽的勞累」,令她既心疼又感動。這位孩子已出社會,可以不依靠別人,用自己的生活技能賺錢。
羅貞妹坦言曾有過放棄的念頭。她說,這些孩子都曾經受過傷,必須包容與接納,「當孩子被包容、被接納了,他們就會有微笑」;當孩子快樂、自在起來,並且逐漸成長懂事、進步了,對她而言就是幸福。
台東家扶中心主任鍾澤胤表示,中心每月持續約有40名兒少安置於寄養家庭,為讓寄養家庭妥適照顧兒少,並獲得支持,中心每年舉辦在職訓練、心理支持與喘息服務,也盼經由分享會,邀請更多符合條件的家庭加入寄養服務,「有更多人加入寄養家庭,我們就能提供更好的環境,讓這些孩子穩定成長」。
- 新聞關鍵字:穿搭
最新社會新聞
-
-
曝李慶隆遭檢追問「年事已高為何不離職」 傅崐萁:他心生恐懼就失蹤了
(7 小時前) -
23年前「削凱子事件」重演?薛楷莉涉詐前任420萬遭訴 本人發聲了
(7 小時前) -
高雄市農業局推AI智慧分級 番茄選別效率提升50% 年產值6.9億元
(8 小時前) -
惡保母避重就輕遭法官嗆「那要認什麼罪」 凱凱阿嬤淚求嚴懲劉姓姊妹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