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部落蝸牛小米粽疑釀食物中毒3死! 前立委揭「國民美食」食材來源
![台東部落蝸牛小米粽疑釀食物中毒3死! 前立委揭「國民美食」食材來源](https://news.pchome.com.tw/newsdata/society/crwant/20240918/72664437200616316009.jpg)
[周刊王CTWANT] 台東縣金峰鄉賓茂及壢坵部落18日驚爆集體食物中毒案,一共釀12人送醫,其中有3人搶救無效宣告死亡、4命危搶救中。經初步了解,事件起因為一位曾姓阿嬤於17日自製的小米粽,其內餡包有蝸牛、竹筍、豬肉和小米粉,其中蝸牛和五花肉都是生的,眾人吃了之後,陸續有人身體不適,在送醫途中失去呼吸心跳。對此,前民進黨立委賴坤成在臉書發文揭發食材來源。
曾姓阿嬤於17日下午3點自製了小米粽(原住民稱「阿粨」),其內餡包有蝸牛、竹筍、豬肉和小米粉,豈料阿嬤吃了後身體便開始不適,送醫宣告不治,家屬以為老婦病死,而後又拿出剩下的「小米蝸牛粽子」給前來弔唁的親友吃,沒想到眾人吃了之後,於18日凌晨3時許開始陸續出現嘔吐、抽搐症狀甚至昏迷,有人在送醫途中失去呼吸心跳,目前一共釀12人送醫,其中有3人搶救無效宣告死亡、4命危搶救中。
對此,花蓮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校長吳雪月表示,有很多野菜、動物不能生吃,其中族人常見的料理蝸牛,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煮熟,不能生吃,且從野外抓回的生物通常都要先飼養幾天,並餵食新鮮生菜餵食,讓其體內的毒素排出,料理方式為汆燙後再炒,半生不熟的食用方式十分危險。
此外,賴坤成在臉書發文指,目前還有多位鄉親尚在醫院急救中,大家都在為他們集氣、祈禱,其中民進黨伍麗華委員已緊急從屏東趕來關心,賴坤成表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利用在地食材是偏鄉傳統的生活模式,雨後撿拾蝸牛或到溝渠撈田螺作為副食都是我們的生活日常,特別是清脆、嚼感十足的炒蝸牛更是國民美食,幾乎所有山產店或快炒店都是必備菜單。雖然也知道雜食的蝸牛在田間可能誤食到有噴灑農藥的作物,但多數蝸牛撿拾後都會先放置幾天才處理,也有是人工飼養,且發生中毒機率微乎其微,已經多年未聞,中毒原因尚待檢驗,不宜過多揣測,但一定會影響蝸牛食用的意願。」
延伸閱讀
最新社會新聞
-
-
高市社教館辦理古早風味蔥油餅活動 蔥滿幸福好滋味
(59 分鐘前) -
高雄冬日遊樂園閉幕!吉伊卡哇、小八貓吸引上萬民眾歡送
(1 小時前) -
翔鳳慈善關懷協會舉辦首屆「生命樹」清寒優秀學生獎助學金頒發
(1 小時前) -
高雄光禾華德福實驗學校喬遷 和樂入厝歡喜逗陣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