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6° / 32° )
氣象
2024-06-26 | 焦點時報社

6旬翁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獲重「聲」


6旬翁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獲重「聲」


【焦點時報/記者林明佑報導】彰基醫學中心舉辦人工電子耳補助計畫暨個案分享會,邀請接受手術與術後聽能復健的病友及家屬們,分享手術前的生活困擾,以及術後獲得「重聲」,與家人間的互動獲得改善及突破人生的困境,改寫生命的心情。



6旬翁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獲重「聲」


其中,患者黃先生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黃先生的女兒表示,60餘歲的父親之前依賴助聽器,但效果越來越差,常常需要靠猜測對話內容,造成雞同鴨講,聽取許慶輝醫師的建議後,父親接受了人工電子耳手術。術後,父親聽力有了顯著改善,能夠清楚地聽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與家人的互動也變得更加順暢。



6旬翁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獲重「聲」


彰基耳鼻喉暨頭頸部部長蘇金泉醫師提到,自2012年以來,彰基耳鼻喉部每年為約2400名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檢,提供人工電子耳治療及後續的聽能復健服務。 在總院長陳穆寬教授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成立了自己的電子耳基金會,進行政府補助外電子耳機體費用差額補助。 最近一年已執行7例植入,術後成效都非常的良好,很高興和大家分享這個資訊!


彰基耳科主任許慶輝醫師指出,新生兒出院前即進行第一次聽力篩檢,如有需要會再安排確診流程,力求在三個月內開始早期矯正與評估。彰基聽力師團隊近年努力提升新生兒聽篩及追蹤品質,2022及2023年聽篩率均達99%,回診率超過94.44%,均優於國際及國健署標準。


許慶輝醫師指出,人工電子耳機體分成兩部分,內部的電極與接收器,須由受過訓練且獲得認證的耳鼻喉科醫師手術植入;外部聲音處理器,須由聽力師幫忙開頻與調整。當助聽器的效果不佳或是聽覺波動導致聽語能力更差時,人工電子耳的植入預期將帶來更好的助益。 簡單的60/60 評估規則:優耳裸耳聽力分貝> 60dB ; 戴輔具後語言文字辨識度<60% ,就可以考慮諮詢。


健保署從2023年7月起,開始補助18歲以下雙耳極重度聽損的孩子人工電子耳手術,這項政策大大改善了這些孩子的語言學習和與家人的互動質量。彰基電子耳基金會也提供了額外的補助,讓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夠受益。


彰基聽力師陳宜湧和語言治療師劉秀芬也分享了他們在人工電子耳計畫中的角色。聽力師負責術後的開機和調頻,並密切跟進患者的恢復狀況,而語言治療師則針對患者進行術前、術後的語言評估及訓練,確保患者能夠充分利用新的聽力。


彰基在總院長陳穆寬教授的帶領下,秉持著以病人的需求為出發點,用愛與全人醫療的理念照顧每一位患者,民眾有任何聽力相關問題,歡迎至彰基耳科門診或是聽力室安排諮詢。這次分享會展示了人工電子耳手術帶來的美好成果,彰基醫療團隊將繼續努力,讓更多人重回『聽見美好』的世界。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