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1° / 21° )
氣象
2025-05-28 | news586

即時辨識腦中風症狀 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即時辨識腦中風症狀 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 News586/記者張中俊 報導】黃先生是剛退休的國中老師,平時身體健康。在新年後夜間,他突然感到頭暈、說不出話,右手腳也逐漸無力。太太原以為只是感冒疲倦,建議先休息。但她很快想起「微笑、舉手、說你好」的中風辨識口訣,請先生試著配合動作,發現他完全無法完成,立刻撥打119求助。


救護人員到場後高度懷疑為腦中風,立即送黃先生至附近的中風急救責任醫院,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再經急性中風轉診系統轉送至成大醫院。成大醫院中風團隊迅速啟動顱內動脈取栓術,從抵達醫院至打通血管約90分鐘。黃先生的語言與肢體功能恢復良好,經過照護與復健,半年後已能自理生活,也能與家人一同出國旅遊。他回想,若不是及時就醫,未來的日子可能只能臥床度過。


簡單口訣,幫助辨識中風


腦中風長年高居國人死因前四名,也是導致失能的主因。腦中風主要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其中缺血性約占八成。成大醫院神經內科王淳民醫師說明,腦中風症狀變化多端,最容易辨識的還是臉歪嘴斜、手腳無力、語言不清或意識模糊。王醫師強調,民眾記住「微笑、舉手、說你好」三步驟,簡單又實用,有助辨識是否中風,及早送醫。


中風治療有時間限制,但不是越晚就沒救


王淳民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另一種為顱內動脈取栓術。傳統大家熟知「黃金3小時」,現今血栓溶解劑的有效治療時間已延長至4.5小時內;而大血管阻塞者,則可經影像篩選,於24小時內進行取栓手術。「就像失火的房子,越快滅火破壞越少,重建才有希望。」王醫師表示,醫療的進展讓原本只能保守治療的大中風患者,也有機會透過取栓手術改善預後。


整合團隊快速應變,爭取寶貴時間


黃先生的康復,仰賴團隊一連串無縫接軌的合作。從急診啟動中風傳呼系統、放射科緊急影像檢查、神經科判讀影像與決策治療方向,到急診施打藥物與術前準備、麻醉科迅速支援,最後由血管介入團隊完成取栓,每一環節都不可或缺。


成大醫院中風中心近年持續優化流程,提升溶栓率與取栓速度,多次獲得醫策會照護品質認證及品質獎項肯定。


建立中風轉診系統,守護區域病患


除了強化院內處置流程,成大醫院中風中心也與成功大學醫工團隊攜手建立急性中風轉診系統,整合雲嘉南地區急救責任醫院資源。病人可就近到到具備溶栓能力的醫院,若經評估為大中風,能迅速轉送至具取栓能力的醫院,進一步救治。


「我們的目標是,不漏掉任何一位可被救治的病人。」王淳民醫師說。


超過治療時間仍應儘速就醫,復健與照護同樣重要


部分民眾認為「超過黃金時間就沒救了」,因而延誤送醫。王淳民醫師強調,即便超過急性治療時間,後續仍有各項治療機會,包括:抗血栓藥物、血壓與血糖控制、中風成因檢查與復健等,對病人的恢復也相當關鍵。


成大醫院中風中心與復健科、吞嚥咀嚼中心及急性後期照護單位密切合作,陪伴病人從急性期走向慢性復原期,協助重建生活能力、找回信心與希望。


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是給未來最好的機會


腦中風是可怕但可治的急症,只要及時辨識、送醫並治療,多數患者有機會恢復良好功能。透過醫療體系的合作與民眾的警覺,將有更多人像黃先生一樣,迎來人生的重生機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