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8°
( 19° / 17° )
氣象
2025-11-28 | 台灣好報

欣躍會所康復之旅 精神疾病經驗者從「欣」擁抱自己 你:用畫筆彩繪傷痕 帶您飛往生命綻放美景

欣躍會所康復之旅 精神疾病經驗者從「欣」擁抱自己 你:用畫筆彩繪傷痕 帶您飛往生命綻放美景

【記者 陳姿穎/新北 報導】精神疾病的復元,不僅是穩定就醫與用藥,更是一段重新學習生活、建立關係與找回自我價值的歷程。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伊甸基金會辦理的「欣躍會所」,自112年成立以來,以「夥伴關係」與「同儕支持」為核心,陪伴精神疾病經驗者在社區中重建生活,累積自信與歸屬。今(28)日舉辦「從欣開始,往夢飛躍」成果展,邀請社區民眾走入他們的故事,見證精神疾病經驗者從封閉到綻放的動人歷程。

今年成果展以「我在欣躍的翱翔日記」為主題,象徵每位會員都在翻頁的過程中,書寫屬於自己的復元故事。展區從「仰望之境」的星空意象牆,到「從日常看見復元」的紀錄短片,串起會員共同經營會所、學習合作與社區連結的點滴。與以往不同的是,從發想到佈展皆由會員主導,充分體現會所精神——在「被信任」與「被需要」中,重新體驗自身的力量。
欣躍會所康復之旅 精神疾病經驗者從「欣」擁抱自己 你:用畫筆彩繪傷痕 帶您飛往生命綻放美景
▲欣躍會所的會員梓筠熱愛藝術創作,在漫長崎嶇的康復路上,她以舉辦畫展為目標,堅定地努力邁進。其中,36歲會員梓筠(化名)是今年展覽的重要策劃者之一。她不僅親自設計海報,更參與佈展與文案撰寫。她坦言,小學時便出現自傷行為,長期因身體不適與情緒困擾備受折磨。由於資訊不足,自己還有周圍的人都不瞭解精神疾病,一直到21歲時發病緊急送醫,才被確診為重鬱症。就業後又因種種因素轉變成雙極性情感疾患(躁鬱症)。家人的不理解、人際關係的受挫,以及求學、求職的不順遂,讓她失去方向,找不到自己。「除了在家,這世界好像沒有我的容身之處。」直到社工帶她走進欣躍會所,她才重新連結外界,重拾自信。第一次來會所時,她雖有興趣卻沒有想體驗的念頭。直到某天忽然想到「我還有一個地方可以去」,就這樣,她再次踏進會所,人生也因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一年後,她從學習影印、護貝,到成為園藝達人、負責月刊美編與宣傳設計;去年更主動向國際會所主席介紹會所,穩定自信的表現,讓主席誤以為她是會所主管「這樣的我,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她笑著說。如今,梓筠以藝術創作為新目標,希望未來能舉辦個人畫展,用畫筆取代傷痕,繼續書寫復元的故事。
欣躍會所康復之旅 精神疾病經驗者從「欣」擁抱自己 你:用畫筆彩繪傷痕 帶您飛往生命綻放美景
▲展區「旋轉日記本」翻轉的不只是記憶,還有會員日常中每一段的不平凡。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全臺約有250萬人正接受精神疾病相關治療,其中以15至44歲族群最為常見。精神疾病不僅影響個人健康,也牽動家庭與社區的支持系統。面對復元過程中常見的孤立、就業困難與社會標籤等挑戰,「會所模式」的社區支持服務,正是協助他們走出封閉、重建生活的重要力量,且經研究證實,此模式能有效降低住院率。「疾病不是全部,生活才是核心。」欣躍會所表示,會所不只一個支持空間,更是推動社會包容的橋樑。透過「工作日制度」,會員依自身節奏,參與備餐、清潔、美編、接待等有意義的工作與活動,培養規律、責任感與就業技能,逐步掌握生活節奏,讓復元成為一場「夥伴同行」的旅程。伊甸欣躍會所提供關懷訪視服務、就業諮詢及相關支持服務。歡迎有需求的民眾來電請洽(02)2991-3121。(照片記者陳姿穎翻攝)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