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6° / 27° )
氣象
2024-06-27 | 中央社

一座城看一個國:爛尾之都鄭州故事

中國爛尾樓5

(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張淑伶台北27日電)鄭州一家裝潢公司職員小航熟稔地向保交樓建案的看守工人遞菸。小航不時會在周邊查看拍照,向工人套交情,詢問保交樓的施工進度,「這是裝潢公司服務客戶的業務之一」,「政府挹注資金保交樓,對裝潢公司而言處處是商機」。

小航很年經,是中國的「00後」(2000年至2009年出生)。他不抽煙,卻熟練地向工人遞著菸。在中國保交樓政策下進了裝潢公司,「現在是接業務的好機會,所以很競爭」,他說。

中央社記者是在中國鄭州最著名的爛尾建案「啟福城」遇到小航,藉著他的帶領開路,在什麼都是國家機密的中國,得以一窺啟福城內部的施工狀況。

一眼望去,爛尾10年的啟福城大致已具備建案完工的模樣,拔地而起的諸多大樓,大部分已安裝好窗戶、窗台門欄,幾部挖土機開始開挖公設花圃,但是觸目所及,只看到寥寥可數的幾名工人,戴著黃色安全帽在現場走動。

爛尾樓全國排前列鄭州首開地方政府紓困先例

鄭州是中國爛尾樓最嚴重的災區之一。在2022年中國官方的保交樓政策頒布之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研究機構克而瑞(CRIC)統計,截至2021年末,鄭州涉及停工、延期交付的問題建案有274個,涉及2萬5249戶住房,數量位居重點二線城市前列。

爛尾樓延伸出來的問題,是業主(屋主)發起拒繳貸款。2022年7月,在中國的100多座城市,幾十萬業主聯合起來,拒絕為沒有完工的房子繳貸,成為在中國罕見的抗議活動,業主發布公開聲明決定停止支付房貸,「停貸潮」危機成為中國政府不得不正視的問題。而這一時間正是中共20大召開前夕,經濟風暴趕在重要的政治大會前出現。

中國官方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同年就推出了「保交樓」政策,國家力量進駐救市,因為橫亙在眼前的是一場由經濟議題引發社會危機的問題,而鄭州市政府則是首個提出為房地產紓困、解決爛尾樓問題的地方政府。

成效如何?在保交樓政策頒布2年後,中央社記者到訪河南省會鄭州,並依序前往4個當地著名的爛尾建案,啟福城、豫森城、鄭東龍湖一號以及「融創城.融澤園」,這一被貼上「爛尾樓盤最多」標籤的城市,在保交樓政策2年後,可以撕下標籤嗎?

曾一年擠出一個地級市當地人稱房子蓋太多

「這一片也是,那一片也是」,計程車司機老孫毫不猶豫地回答鄭州哪裡有爛尾樓的問題。當地人判斷一個建案是否為爛尾樓,已經有一種「目測法」,塔吊機有沒有在動,水泥牆面是不是看起來乾掉許久,孫姓司機很坦白地告訴記者,「哪裡都有爛尾樓,就是鄭州多了一點。」

老孫在戴客前往爛尾建案的路上,沒有疑慮,侃侃而談鄭州問題。「現在大家都不買房了」,年逾半百的他說,許多親戚朋友都是為小孩結婚買房,但是「小孩都生小孩了,房子都還沒生出來」,講完後他自顧自地哈哈大笑。

隨車舉目望去的鄭州城市光景,一片又一片的建案矗立著,許多建案,即使在白天看來也是陰陰森森、漆黑一團。「鄭州的房子,真的蓋太多了」,老孫說。

鄭州在中國屬於二線城市,儘管人口是淨成長,但是在土地財政當道的唯GDP論下,政府大做建設擴張鄭州城市面積,卻沒有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帶動,新增人口數趕不上城市擴張的速度,更進一步剖析,沒有足夠能夠購房的人可以去消耗鄭州城區翻倍的房子數量與房價。

在中國房地產蓬勃騰飛的2017-2018年,鄭州政府發布「關於2017年鄭州市城市建成區規模的通告」,提及2017年鄭州市市域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830.97平方公里,與2016年相比,擴大了86.2平方公里,年增高達11.6%。

這樣的新增城建面積速度,當時中國媒體第一財經形容是,「一年『擠出』一個地級市」。然而,鄭州的產業升級速度趕不上土地財政速度,產業結構發展高附加價值的企業和崗位相對較少,勞力密集型的電子加工業仍是鄭州給人的第一印象。

中國媒體財新網在2022年10月的一則報導指出,鄭州為了解決房地產「爛尾樓」危機,提出要「大幹30天,確保全市停工樓盤全面復工」。

但是,爛尾樓問題成因複雜,一些資不抵債的項目遲遲無法復工。財新網當時的報導指出,有一些建案就算重啟施工,但救助金不足,復工只是應付一下官方檢查,形成所謂「表演式復工」,幾個工人在工地上敲敲打打。

圍繞保交樓 社會底層說鄭州故事

根據記者實地前往保交樓工地現場,最讓人先注意的,不是工地本身,而是從工地門口向外延伸500公尺,一攤又一攤的流動攤販,不論是前往哪一個保交樓建案工地,這幾乎是「標配」。攤家賣的是澱粉類的小吃商品,手抓餅、醬香餅、小米粥、燒餅、涼粉,價格相當實惠,工人得以用人民幣5元(下同,約新台幣22元),迅速恢復體力。

也許一個建案是否有在動工,小吃攤成為了蛛絲馬跡之一。一家在啟福城賣手抓餅的攤商向中央社說,這裡有生意可做,專門來做工人生意。

這些攤商「逐工地而居」,他們奮力揉麵團,勤快地打雞蛋,在燒悶的鍋爐前汗涔涔,一攤攤的商攤完成熱騰騰的食物,成為保交樓政策下的一縷經濟氣息。

「這裡的生意馬上就要結束了,因為交樓後就沒生意了」,這名攤商小販說。據當地相傳,啟福城將在今年9月交付。

到底是否為「表演式復工」?記者難以查證,這似乎是在中國採訪的一項難題,但是也許屋主也同樣難以查證。

保交樓盤豫森城的一名業主向中央社說,她在2015年買了這一建案的房子,後來出現了爛尾狀況十分擔心,也曾到信訪單位,但都是沒有結果。現在房子納入保交樓名單,她沒事就會來看有沒有工人在建案內幹活。

2023年鄭東龍湖一號的業主被告知,如果要交房,需要再按照每平方公尺1357.6元的標準補交房款,這表示屋主要拿到房,還須繳至少10萬元,讓許多屋主坦言無法接受。中央社到鄭東龍湖一號售樓處詢問人員事情發展後續,售樓處人員僅說,「沒有通知」。何時能交房,也「沒有通知」。

「融創城.融澤園」,這一建案因年輕的中國夫妻「亮亮麗君」在中國網路平台抖音上分享自述買到此建案爛尾的經歷而聲名大噪。儘管現今該建案已有工人出沒施工,工地周圍出現攤商經濟,但是一旁的臨時工地小超市的老闆告訴中央社,這一帶建案雖然列入白名單,但資金流動也不順暢,工地做做停停。

迷霧之下保交樓 政策成效有待檢視

中國房產價格仍在下行當中,時至今日,政府仍在調整放鬆購房政策,為的是振興房地產價格,試圖讓更多的人進到市場,活絡流動性。依據各方釋出的情勢與訊息,目前政策成效仍有限,而保交樓的狀況更處在一團迷霧之中。

「這個保交樓,誰給資金不知道,我天天在這邊守,常有人來看」,啟福城的看守工人幾乎從上午到下午都維持著相同姿勢,打發所有來看樓的人。

在中國,工地工人需要刷臉進入,並有一位看守工人守在門口。詢問能不能進到工地建案內?啟福城看守工人瞪著眼說,「這可不能進,誰都不能進」。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