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險聰明買1/三大壽險理賠大公開!支應癌症新療法保額要超過200萬或年收三倍

[周刊王CTWANT] 保險界為配合2026年接軌IFRS17國際會計準須精算損賠率,加上金管會實支實付醫療險改革,導致這半年陸續停賣失能險、副本實支實付等健康險,面對疫情、火災地震天災及重大傷病癌症的風險,民眾健康險買足了嗎?
「投保健康險首要考量預算,首重一次給付型的癌症險、重大傷病險;或是保費較便宜的一年期定期險。」華瀚保險經紀人公司資深副總經理蘇桔明說。
壽險公會統計,國內約55%民眾有買健康險,包括實支實付住院險等,平均每人1.3件保單。以當年新投保健康險初年保費來看,2020年因新冠疫情爆發,從2019年的398.41億元增到428.45億元,2021年降為379.07億元,2022年再減到364.31億元,2023年才回升到402.35億元,2024年增至445.51億元,僅佔全年初年度保費收入之7.0%,雖遠低於投資型保單36.6%,但年增達10.7%。
去年民眾買健康險明顯增加,且超過疫情時。「除因停賣潮帶來健康險保費增加,但能提早做風險轉嫁規劃的民眾比率僅約過半數,投保保額也顯不足夠支付現今重大疾病所需的龐大醫療治療費。」保險業界人士分析說。2023年底金管會提出實支實付醫療險的改革方案,改以「損害填補」原則,只接受正本理賠,副本理賠不再適用,因而去年引發了一波停售潮。

面對實支實付新制及部分健康險停售潮之際,民眾要如何重新檢視或調整健康險,要如何投保才有機會應付新式療法的龐大醫療險費支出?
據此,CTWANT訪查銷售健康險市占率高的國泰、南山、富邦三家壽險公司,以及富邦產險,就公司保戶近3年到5年申請理賠的大數據進一步分析,最大宗的即是癌症險,癌症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
據國泰人壽內部理賠數據顯示,近三年健康險理賠金額前10大疾病中,有6項與癌症相關,其中涵蓋好發率前三名的女性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等,顯示癌症理賠金額在健康險中占比高,反映其龐大的醫療支出需求。
南山人壽商品研發副總經理游乃穎表示,以南山人壽截至2024年底的內部統計資料,保戶癌症險的平均保額約為56萬元,然而,現今癌症治療費用遠超此金額,例如,癌症標靶治療、因罹癌接受免疫細胞治療等癌症新式療法費用動輒百萬元,顯示目前保額普遍不足。

南山人壽內部統計,南山保戶的平均住院日額為1500元,而實支實付平均投保金額約10萬元,可能尚無法完全覆蓋醫療相關支出,更遑論住院期間無法工作或需家人照顧所帶來的隱形薪資損失。游乃穎進一步指出,若住院治療希望入住雙人或單人病房,費用通常從2000元起跳,且新式手術與自費醫材的費用也相當可觀。
台灣全民健保雖提供基礎醫療保障,然而健保給付範圍與額度往往有限,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例如:常見的標靶藥物治療、特定粒子精準放射治療,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等副作用較低或恢復效果較佳的新式療法項目,費用更高達數十萬至數百萬元,且皆需自費負擔,這類新式療法財務負擔龐大,須以保險商品分散財務風險。
國泰人壽建議個人顧全基礎醫療保障之餘,針對癌症險除了優先規劃一次給付型商品外,也可以同步規劃豐富型療法商品,保障額度則建議至少需準備200萬元至300萬元不等,適時補償多項新式癌症療法的高額費用,亦支援營養補給品、照護費用等日常花費。
游乃穎則建議民眾規劃保額時,可依自身年收入的3倍為基準,以確保在事故發生時能獲得充足的一筆金給付以安心療養。若有保費預算考量,可透過定期險與終身保險的搭配,減輕繳費壓力;並建議住院日額提升至4000元,補強實支實付保障。
延伸閱讀
最新財經新聞
-
電價看漲?台經院:取決追加預算能否有共識
(23 分鐘前) -
威力彩頭獎20.07億獎落新北 幸運兒花2100元自選包牌
(27 分鐘前) -
電價上漲壓力大 央行理事:有升息壓力沒有降息空間
(40 分鐘前) -
DeepSeek爆紅中國企業搶註商標 官方已駁63件申請
(51 分鐘前) -
台灣成為全球第13大黃金儲備國! 中國「1原因」黃金儲量增幅居冠
(5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