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作惡夢容易死?每週作一次惡夢 研究:比抽菸、肥胖「死亡率高3倍」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頻繁惡夢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根據歐洲神經學會大會發表的研究結果,10年內平均每週經歷一次惡夢的人,與沒有在夢中驚醒者相比,70歲前死亡的可能性高出3倍。研究人員警告,這一風險甚至超過了抽菸、肥胖、不良飲食和缺乏運動等常見健康風險因素,因此建議經常被惡夢驚擾者諮詢睡眠專家以改善問題。
▲研究示警,經常做惡夢恐死得更快。(示意圖/ENews資料庫)
根據外媒《Daily Mail》報導,歐洲神經學會 (EAN)大會上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每週經常做惡夢的人,其死亡率比抽菸、肥胖、不良飲食和缺乏運動者高。這項研究歷時19年,追蹤了超過2000名8至10歲兒童與18.3萬名成年人的睡眠狀況。結果發現,惡夢頻率與死亡率之間存在明顯關聯,顯示頻繁的惡夢可能是長期壓力累積與健康狀況惡化的潛在警訊。
惡夢如何影響身體?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腦科學家奧泰庫(Abidemi Otaiku)指出,惡夢會引發強烈的壓力反應,使體內皮質醇(Cortisol)水平升高。這種壓力荷爾蒙與老化、免疫功能下降及心血管疾病有關。由於大腦在睡眠中難以分辨夢境與現實,夢中的恐怖情節會引發「比現實更劇烈」的生理反應,例如驚醒、出汗、心跳加速與呼吸急促。長期高水平的皮質醇不僅會干擾睡眠品質,還會削弱身體在睡眠時的自我修復能力,進而影響整體健康。
如何減少惡夢發生?
奧泰庫建議,若經常被惡夢困擾,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改善:
- 避免睡前觀看恐怖或刺激性內容
- 建立規律的作息與良好的睡眠環境
- 減少日常壓力,學習放鬆技巧如冥想或深呼吸
- 若惡夢頻繁且影響生活,應尋求睡眠專家或醫療協助
▲腦科學家提醒,若惡夢頻繁且影響生活,應尋求睡眠專家或醫療協助。(示意圖/Shutterstock)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避免惡夢而選擇熬夜或減少睡眠並非良策。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會使心臟病風險上升82%,整體死亡風險也會增加40%。總結來說,惡夢不只是心理現象,更可能是身體健康的警訊。若長期受其困擾,應及早關注與處理,以免對健康造成長遠影響。
更多eNews報導
精神病裝的?土城惡男「不哭了」 拘留一夜吃飽睡足、氣色良好
賀瓏「公開天殘遺書」掀議!友人怒揭真相 凱莉不捨5字力挺被讚爆
最新健康新聞
-
-
胸腺瘤手術不再「瑟瑟發抖」!「劍突下內視鏡入路」+達文西,降低疼痛與風險
(37 分鐘前) -
廣東爆發屈公病疫情!逾2655人染疫 WHO發出警告
(1 小時前) -
阿公帶孫子燒不停「猛灌這藥」 孩子全身冒紅疹嚇壞醫師!
(1 小時前) -
天天喝酒竟血球變大顆,肝臟拉警報!醫籲:酒精性肝病「這些」併發症別輕忽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