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高風險族群,壞膽固醇指數要更低,才能避免中風、心肌梗塞再次發作
「歐依~歐依~」冬季天氣冷,救護車聲響頻繁,自己或家人曾接受心導管治療的民眾聽了心驚驚,煩惱下一名送急診的人就是自己。尤其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春節,天氣冷又大魚大肉,心血管負擔增加,容易急性發作心肌梗塞或中風,一旦醫護休診或搶救不急,恐生憾事。這類高風險族群該如何自保呢?首要關鍵是維持低密度膽固醇治療達標!
拒當藥罐子! 新式針劑助老董血脂達標,顧健康更簡單
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郭風裕醫師收治1名年近70歲的董事長,因糖尿病導致腎功能不佳,低密度膽固醇指數長期偏高,且糖尿病未穩定控制、亦曾經因膽固醇及血糖控制不佳每隔2至3年就得接受心導管治療,同時還需服藥控制。偏偏這病友是名老饕,認為自己辛苦大半輩子,好不容易能好好享受人生,不想連美食都無法品嚐,更排斥變成藥罐子。
為了符合病人的期望又能兼顧血脂治療,郭風裕醫師建議以針劑治療,迄今超過6年穩定控制低密度膽固醇在個人目標值55mg/dL以下,成功降低心血管疾病復發風險,未曾再接受心導管治療心肌梗塞。不過,由於PCSK9抑制劑血脂針約半個月施打,出國隨身攜帶針劑需低溫保存造成不便,常讓病人感到困擾,所以在得知有半年一針的小分子干擾RNA類藥物後,病人爽快地接受新式針劑治療,穩控血脂更便利。
中風、心肌梗塞發作 低密度膽固醇超標是關鍵
低密度膽固醇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之一。郭風裕醫師表示,低密度膽固醇超標,膽固醇斑塊會在血液中沉澱,當巨噬細胞吃掉融合低密度膽固醇後,會形成肥胖細胞堆積在血管壁,恐導致血管管腔變窄、阻塞血流,血液濃稠度升高,促使中風、心肌梗塞等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急症發作,嚴重可導致心肌梗塞及猝死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遠離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每個人應嚴守的低密度膽固醇標準值,大不同!一般健康人的低密度膽固醇數值需在130 mg/dL以下,但合併三高、糖尿病或相關慢性病家族史等高風險因子者,威脅增強,標準數值需下修。如果合併心血管疾病且接受過心臟支架或心導管手術,應控制在70mg/dL;對於曾發生心肌梗塞且合併糖尿病者,理想數值更應控制在55mg/dL以下。
另外,如果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病友,因基因導致膽固醇代謝功能異常,心血管疾病可能提前至30至40歲發生,所以勢必得更嚴格控制低密度膽固醇,降低疾病危害。
吃紅麴控制低密度膽固醇? 醫:食品無法取代藥物
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吃納豆紅麴等保健品行不行?郭風裕醫師表示,保健食品的控制效果無法取代藥物,建議病友還是尋求專業治療,定期追蹤,才是真正為身體著想。
適度減重、保持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習慣,是控制低密度膽固醇的第一關,也是基礎之道。然而,大多數病人維持這些健康習慣3個月,低密度膽固醇仍未達標,需降血脂藥物的介入。特別是曾發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民眾,光靠飲食與運動可能不夠,一定要配合醫囑規律用藥,追求低密度膽固醇長期達標。
郭風裕醫師強調:「低密度膽固醇需長期控制,才能穩住健康!」目前第1線用藥以Statin史他汀類藥物為主,3個月後觀察療效,若是治療效果不佳,會加上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來改善。若低密度膽固醇仍高於標準、或病友出現肝功能異常或肌肉痠痛等副作用,則可考慮選擇給予PCSK9抑制劑或小分子干擾RNA類針劑治療,前者每2周打1次,後者治療穩定後每半年施打1次即可,病人少受挨針之痛,治療更便利。
天冷心跳加速又胸悶 心血管健康拉警報快就醫
為避免心血管疾病上門甚至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復發,郭風裕醫師呼籲病友不要擅自停藥,應持續治療與規律回診追蹤。如果本身有抽菸、肥胖、三高、糖尿病、慢性病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在天氣冷、搬重物、吃太飽、暴怒、走路時,容易因心跳快、需氧量不足,而感到胸悶不適,需要特別留意,必要時盡快就醫檢查。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油品百百款你真的會用嗎?沙拉油、花生油、橄欖油……,該涼拌、低溫水煮,還是高溫煎炸?
·亞麻仁油、紫蘇油、橄欖油,保存方法別弄錯!營養師提示4方法,以免好油變壞油
最新健康新聞
-
醫師警告:黴漿菌抗藥性嚴重 家長年假期間小心預防
(1 小時前) -
親密性行為後生殖器冒異味,竟是染性病! 醫揪半年前1舉動惹禍
(1 小時前) -
試管嬰兒患者M型化!新光斥資3千萬,打造第四代試管嬰兒中心
(1 小時前) -
熟女打鼾、鼻過敏睡不好 微創手術解困擾換好眠
(1 小時前) -
高秀吳明和教授接任院長 打造微創手術中心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