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很少血糖還降不下來?營養師曝「3大錯誤」 這樣吃才能真正穩糖
「我已經吃很少了,為什麼血糖還是降不下來?」很多長者都認為「少吃」=「血糖下降」,所以在飲食上過度克制碳水化合物,甚至三餐幾乎不碰飯、麵、糖類,卻發現血糖依舊忽高忽低,甚至醫生還提醒:「你的血糖控制得不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為什麼少吃還會導致血糖不穩?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指出,事實上,單純少吃是不夠的,還需要均衡飲食,尤其是攝取足夠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才能幫助血糖穩定!
1、缺乏水溶性纖維,讓血糖波動更大: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延緩醣類吸收,讓血糖上升的速度變慢。如果攝取不足,糖分會更快進入血液,導致餐後血糖飆升。
2、身體進入「飢餓模式」:當長期攝取過少時,身體會啟動「胰島素抗性」的機制,使血糖更難降下來。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長輩明明吃很少,但血糖還是居高不下!
3、肝臟過度釋放糖分:當進食過少時,身體會從肝臟釋放更多葡萄糖來維持能量,這反而會讓空腹血糖更高。
根據《Nutrients》在2020年的研究顯示,增加水溶性纖維的攝取(如燕麥中的β-葡聚醣)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波動,並有助於長期血糖控制。換句話說,控制血糖不能只是「少吃」,而是「吃對」!
這些血糖異常的狀況,你有嗎?
1、餐後 1 小時血糖飆高,但到了下午卻變得頭暈、手抖?
2、醫生說血糖控制不好,但自己明明已經很克制飲食?
3、飯後容易睏,覺得精神不好,注意力無法集中?
這些現象其實與「升糖指數(GI)」和「升糖負荷(GL)」有關。GI 是指食物影響血糖的速度,GL 則是評估整體血糖負擔的指標。當你吃的食物 GI 值過高,例如精緻澱粉(白飯、白麵包)、含糖飲料等,血糖會快速飆升,然後在短時間內又急遽下降,導致你出現疲倦、頭暈、飢餓感,甚至影響情緒,變得容易暴躁。但如果你的飲食缺乏水溶性纖維,那麼這種血糖劇烈波動的情況會更加嚴重!
為什麼會這樣?
1、水溶性纖維可以形成凝膠狀,減緩糖分吸收速度,幫助血糖緩慢上升,而不會突然飆高後急劇下降。
2、高GI的食物會造成「血糖雲霄飛車」,讓胰島素分泌過量,導致短時間內血糖迅速下降,影響身體能量供應。
3、長期血糖不穩定,會讓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甚至可能加重糖尿病的風險!
根據《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在2014年的研究顯示,水溶性纖維能延遲胃排空,使餐後血糖上升速度變慢,減少胰島素劇烈波動,這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個有效的飲食策略!
3個簡單的飲食調整 幫助你穩定血糖
1、每餐加一點黑木耳或白木耳
黑木耳和白木耳含有天然多醣體,能幫助延緩醣類吸收,減緩血糖波動,讓血糖變得更穩定。
.研究證實:根據《Clinical Nutrition》2020年的研究,每天攝取 7.6-8.3g 的水溶性纖維,可以顯著降低 HbA1c(糖化血色素)和胰島素阻抗,這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極為重要!
2、用燕麥或地瓜取代白飯
燕麥和地瓜的 GI 值較低,含有豐富的β-葡聚醣與抗性澱粉,能幫助血糖緩慢上升,避免餐後血糖飆高。
.根據《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在2017年的研究顯示,燕麥與地瓜能降低胰島素波動,並提升飽足感,幫助長期血糖控制。
3、飯後吃半顆蘋果或奇異果
蘋果含有果膠,奇異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能夠延緩糖分吸收,減少血糖劇烈波動,讓餐後血糖更穩定!
.研究證實:根據《The FASEB Journal》2015年的研究,單次攝取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就能顯著降低餐後血糖反應,幫助長期糖尿病管理!
這樣搭配吃 讓血糖穩定不飆升
早餐:燕麥牛奶+奇異果(燕麥穩定血糖+奇異果果膠幫助腸胃蠕動)
午餐:黑木耳雞絲沙拉+糙米飯(黑木耳多醣體+糙米低GI,減少血糖波動)
點心:白木耳紅棗湯(白木耳膠質可延緩血糖上升,紅棗補氣)
晚餐:地瓜蒸蛋+燙青菜(地瓜低GI+蛋白質穩定能量)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吃完飯就想睡、很快又餓?專家警告:恐是糖尿病前兆 教「5招」改善胰島素阻抗
·糖尿病吃藥血糖仍控不好? 醫揭「4大錯誤」:很多糖尿病人忽略了
最新健康新聞
-
-
69歲婦體重狂掉「腹中藏20cm蛔蟲」 醫揭愛吃1款生菜害的
(3 小時前) -
全國首創婦幼衛生所揭牌 衛福部桃園醫院專業團隊進駐
(3 小時前) -
雙胞胎在子宮內鬥爭!出生後竟一紅一白 白寶寶血液被「搶走」
(3 小時前) -
8歲女童吞髮致毛結石 彰基兒醫治癒籲關注兒童心理健康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