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補食譜,讓你補氣又清涼不燥熱
天氣越來越熱,毒辣的太陽以及累積在身體的濕氣,讓人昏昏沉沉、食欲不佳。除了多補充水分、注意溫差不要太大、作息正常之外,我們也可以靠「涼補」,讓身體在暑氣逼人的時節,還能保有滿滿的活力。
很多人誤以為,涼補就是指吃冰涼的食物,但不是的,這裡的「涼」並不是指溫度,而是食材的屬性。涼補的食材,經常有益氣、生津、健脾、補陰等好處,因此,夏天可以選擇屬性偏涼的藥材與食材,如薏仁、西洋參、玉竹、百合、茯苓、麥門冬等;也可以吃一些含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茶等,可清心涼血、解暑去熱。
另外,大家都知道夏天要多補充水分,但切記不要攝取冰冷食物,經常攝取冰冷食物容易使身體機能失調,建議還是以常溫的開水為主,若想消暑,也可以吃點屬性較寒涼的西瓜、美濃瓜、綠豆等食物。同時也建議涼補最好也不要晚上或睡前吃,因為晚上偏陰,吃太多寒涼食物,容易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女性甚至會發現白帶變多的狀況。
1、紫蘇茶
材料:紫蘇梗3錢、陳皮1錢
作法:所有藥材洗淨後,以500c.c.的水煮滾即可享用。
注意事項:
1) 此道茶飲飯前飯後都可飲用,尤其夏季容易熱到噁心、嘔吐的人最為適合。
2) 紫蘇梗為芳香藥材,建議不要煮太久,否則其有效成分容易揮發,減少功效。紫蘇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可以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胸悶嘔吐。
3) 陳皮是開脾健胃的好東西,可以增加胃口,特別適合夏天太熱,食欲不佳的人。
2、荷葉薄荷茶
材料:薄荷3錢、荷葉1張。
作法:將荷葉切成細碎,與薄荷一起放入杯中,以500c.c.沸水沖泡即可飲用。
注意事項:
1) 此道茶飲飯前飯後可都飲用。有助化解暑氣、驅除身體的暑熱與濕氣,改善煩躁、口渴的不舒服感。
2) 荷葉本身可以清熱,更棒的是,其屬性不會過涼而傷脾胃,適合各種體質的人享用。
3、山楂烏梅飲
材料:烏梅1錢、生甘草1錢、山楂5分、陳皮5分。
作法:所有食材洗淨,倒入1500c.c.的水中煮成茶,放涼後即可享用。
注意事項:
1)夏季汗流太多會傷陰,導致口渴,這道茶飲有助生津補陰。建議飯後飲用。
2)烏梅及生甘草,不適合胃酸逆流的人喝。
3)山楂跟烏梅,味道偏酸,有助生津,改善口渴。
4、涼拌西瓜翠衣
材料:西瓜白色果皮200克、芝麻油適量、大蒜適量、香菜適量、白醋適量、鹽適量。
作法
1)將西瓜白色果皮切成均勻小丁,放入適量鹽醃半小時。
2)醃製後的水倒掉,放入白醋。
3)加入適量的蒜末及香菜末,最後淋上芝麻油,均勻攪拌即可享用。
注意事項:西瓜翠衣是西瓜介於果皮和果肉白肉,嘗起來雖比較沒有甜味,但中醫認為,其具有清熱、利尿、解毒的作用,切成條狀放入水中,直接熬煮飲用,有清熱去濕、消暑的效果。
5、百合蓮子銀耳甜湯
材料:百合20克、銀耳(白木耳)1朵、蓮子25顆、紅棗10顆、枸杞適量。
作法:
1)銀耳浸發,剪掉蒂頭及將銀耳剪成適口大小備用。
2)鮮百合沖洗,剪掉咖啡色部分;蓮子去芯、紅棗去核、枸杞洗淨備用。
3)除鮮百合外,所有材料隨水煮滾,接著轉細火燜15分。
4)加入鮮百合,再煮15分鐘即可。
注意事項:
1)蓮子本身有安神、清心火的作用,若本身容易有睡眠障礙的人,可以適量攝取。
2)白木耳有助滋陰,幫助生津液。
6、四神湯
材料:茯苓20 克、芡實20 克、蓮子40 克、山藥20 克、薏仁40 克、鹽適量、瘦豬肉片適量。
做法:
1) 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
2) 豬肉片燙熟備用。
3) 將茯苓、芡實、山藥、薏仁、蓮子放入水中,燉煮1小時。
4) 起鍋前10分鐘放進瘦肉再滾過、加適量的鹽調味。
注意事項:
1)四神湯可調理腸胃,化濕氣,本身腸胃功能差,消化不良導致疲倦的人,不妨可以適量喝四神湯,促進食慾。
2) 如果喜歡有料理感而非中藥感的四神湯,在燙肉片時的湯,可加少許蔥薑滾過入味。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天熱多汗傷元氣 養脾健胃靠涼補
.提味配角中藥,養生大升級
最新健康新聞
-
-
外縣市麻疹確診者曾赴台中活動 中市衛生局籲提高警覺、注意健康
(2 小時前) -
內視鏡超音波 消化道器官的「透視鏡」
(2 小時前) -
【視界危機3-1】不是戴眼鏡就好!高度近視當心視網膜病變 定期檢查是關鍵
(3 小時前) -
【視界危機3-3】青光眼是視力惡化的沉默殺手 高度近視者更要警覺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