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這樣做,中醫教你緩解咳嗽乾癢、養肺潤燥!調節作息與飲食順應節氣轉換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隨著四季更迭,在「大暑」之後緊接而來的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今年(民國114年)的立秋落在8月7日午後1點51分,象徵著秋天的開始,雖然在台灣此時依然炎熱,氣溫仍高、暑氣未退,但大自然已悄悄進入轉變的節奏。
中醫師魏僑表示,根據中醫的說法,此時節常見的氣候型態為「暑濕夾燥」,容易讓人體感到不適。
立秋與中醫養生:從「肺」開始顧起
魏僑指出,中醫認為秋屬金、應肺,肺主呼吸、主皮毛,是人體防禦外邪的重要器官。進入秋天後,乾燥之氣漸重,若照護不當,容易引起:
鼻塞、乾咳、咽癢
過敏性鼻炎、流鼻血
皮膚乾癢、異位性皮膚炎、濕疹等
緩解秋燥咳嗽:3個穴道按摩法
每天以吹風機溫熱或按壓10–20秒,可改善呼吸道不適。
1. 列缺穴
位置:手腕上1.5寸(約兩指幅),橈骨突內側凹陷處
功效:止咳、舒緩氣喘、改善喉嚨不適
2. 尺澤穴
位置:手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外側
功效:清瀉肺熱、潤肺止咳,適合乾咳、胸悶者
3. 合谷穴
位置:大拇指與食指間的虎口處
功效:疏風解表、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
肌膚乾癢怎麼辦?試試「生脈養陰茶」+ 白色滋陰食物!
魏僑說明,乾燥秋氣也容易讓皮膚出現搔癢、龜裂等不適,以下飲食建議可潤肺養陰、舒緩不適。
滋陰潤燥食物推薦:
白木耳、百合、蓮藕、山藥、梨子
這些食物皆有助於補肺養陰、潤澤皮膚
生脈養陰茶
材料:麥門冬10g、西洋參5g、五味子5g
做法:用900ml水煮滾後轉小火5分鐘即可
功效:養陰生津、安神潤肺、抗秋燥
建議飲用時間:早晨或午後飲用最適合
立秋心情容易「秋愁」?黃帝內經這樣建議
魏僑進一步說明,根據《黃帝內經》:「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提醒我們:
1.作息要調整為早睡早起,配合秋天陽氣漸收的節律
2.情緒易憂鬱的人,要適當紓壓、發洩情緒
3.建議清晨至戶外散步、深呼吸,穩定心神
立秋養生在於「潤」,不宜過補
魏僑強調,立秋是由陽轉陰、由動轉靜的節氣,養生重點應放在滋養肺氣、潤燥調氣,而非大補元氣。透過調整作息、飲食與情緒管理,就能在秋天來臨時,守住健康的根本,為接下來的季節轉變打好基礎。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中醫認證「秋天要吃7種白色食物」 滋陰補氣還能減肥、排濕
.秋天大便又乾又硬? 「4大體質」潤腸通便要這樣做
最新健康新聞
-
-
孕婦被全家「瘋狂餵食」暴增30公斤 醫示警:影響胎兒發育
(46 分鐘前) -
台灣年輕人為啥容貌焦慮? 調查曝8成全因「痘」不滿意外貌
(49 分鐘前) -
高醫智慧醫療、臨床研究、醫學教育卓越 越南胡志明醫藥大學醫院來訪取經
(1 小時前) -
榴槤吃太多釀禍?馬國前歌手中風癱瘓在床 醫師提醒熱量恐飆千卡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