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2° / 20° )
氣象
2024-10-20 | 早安健康

台灣人塑化劑濃度比歐美高!5大隱藏來源「沒碰塑膠製品」也有塑化劑

塑化劑是一種環境賀爾蒙,被認為會干擾內分泌,增加不孕、甲狀腺問題、乳癌、子宮內膜癌等疾病風險,而台北醫學大學與國衛院的一項研究更顯示,台灣人體內的塑化劑濃度比歐美人高出2至7倍,推測可能與台灣人日常生活中頻繁接觸塑化劑有關!專家提醒,除了使用塑膠袋裝熱湯等常見的NG習慣,還有一些隱藏的塑化劑來源,最好加以防範。

不只塑膠製品!5種隱藏版塑化劑來源大公開



為了避免塑化劑的危害,應盡可能避免使用塑膠袋、塑膠盒盛裝熟食或熱湯,也不要微波加熱保鮮膜、以及少用一次性塑膠餐具。此外,功能醫學專家張適恆醫師也在YouTube頻道上分享5大容易被忽視的塑化劑來源,建議及早留意,避免「塑害」帶來的健康隱患!

1.含糖飲料:塑化劑濃度與市售水相差1000倍



2023年西班牙環境及水源研究機構(IDAEA)的調查檢驗了75種市售飲料,發現不同材質包裝(如塑膠瓶、玻璃瓶、鋁罐)的飲料,塑化劑濃度差異不大,不過,含糖飲料(如汽水和果汁)中的塑化劑濃度竟是市售水的1000倍!因此,選擇瓶裝水會比罐裝含糖飲料好,不僅可減少塑化劑風險,還能降低糖分攝取。

2.高脂肪食物:塑化劑容易溶解在油脂中



張適恆醫師指出,塑化劑會溶解在脂肪中,因此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如炸雞和炸薯條等),塑化劑含量也相對較高!一項研究抽查美國超市、速食店食品,在85種食品中就有高達84樣含塑化劑,而台灣學者的研究也發現,使用塑膠容器盛裝油脂類食品時,溶出的塑化劑量比盛裝熱湯的情況更高。所以,建議使用瓷器或玻璃器皿盛裝食物,少用保鮮膜包覆高油食品,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3.空氣污染:戴口罩以防髒空氣



台灣環保署在2017至2018年針對南北6個地區的空氣做採樣,發現空氣檢體中都存在塑化劑。雖然具體來源不明,但推測與塑膠製品的使用有關。為了避免空氣污染影響健康,建議在空氣品質不佳的地方還是戴上口罩更安心。

4.吸塵器:吸頭、集塵盒別忘了清



2023年的跨國研究發現,全球多國城市(包含中國、越南、美國、澳洲等)的灰塵檢體中普遍含有塑化劑。吸塵器雖然很好用,但清潔時如果沒有定期清潔吸頭和集塵盒,再次使用時可能會把這些塑化劑灰塵再次釋放到空氣中。因此,不僅要清潔吸塵器,使用時也最好佩戴口罩。

5.雙手的接觸:手機表面也可能有塑化劑



手上的塑化劑讓人擔憂是否會透過「皮膚」被身體吸收,更糟的是很容易被人們吃下肚!加拿大的研究發現,受試者手上的塑化劑與家庭電器表面的塑化劑成分相似,顯示這些塑化劑可能是從接觸的物體轉移過來的,例如烤箱、微波爐、冰箱,尤其是手機!現代人常常手機不離身,勤洗手可說是預防塑化劑的必要策略,記得吃東西前要洗手,洗掉手上所沾的塑化劑!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少喝瓶裝水竟能降血壓!擔心塑膠微粒下肚「3種飲料」最好避開

  • 81歲女醫師的3個健康智慧!血壓血糖自然下降,更年期不適神奇消失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 https://www.edh.tw/article/36795

台灣人塑化劑濃度比歐美高!5大隱藏來源「沒碰塑膠製品」也有塑化劑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