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8°
( 20° / 14° )
氣象
2024-11-13 | 早安健康

哪些原因會引起糖尿病?症狀、診斷及預防方式完整認識

糖尿病被列為台灣十大死因已超過十年,而提到糖尿病原因通常會想到遺傳、肥胖與缺乏運動等危險因子,但其實包括情緒壓力、懷孕或部分慢性病藥物,也是造成糖尿病原因,如果沒有搞懂糖尿病原因有哪些,很容易因為糖尿病前期症狀不明顯,進而忽略生活中會引發糖尿病原因,若因此沒有及時控制血糖,還可能讓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併發症找上門!

目錄

  • 什麼是糖尿病?

  • 5種常見的糖尿病類型

  • 造成糖尿病的5大原因

  • 7個糖尿病的常見症狀

  • 當心8種糖尿病併發症

  • 糖尿病的診斷方式與4項標準

  • 如何判斷糖尿病的嚴重程度?

  • 哪些族群是糖尿病的高風險對象?

  • 預防糖尿病的5個生活習慣

  • 糖尿病有哪些飲食禁忌嗎?

  • 治療糖尿病的常見藥物



什麼是糖尿病?糖尿病會造成哪些影響?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異常的慢性疾病,當胰臟因為自體免疫疾病、內分泌疾病或藥物讓胰島素分泌不足的狀況,或是身體產生「胰島素阻抗」的症狀,導致血糖無法順利進入細胞,胰臟得不斷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幫忙,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醣類、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異常的狀況,使得血中葡萄糖過多,形成尿中有糖的「糖尿病」。

依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已經來到了11.1%,預估全國有將近219萬人罹患糖尿病,然而由於糖尿病無法根治,是一種需要長期控制生活習慣、終身服藥的慢性病,如果忽視血糖飆高的警訊,很可能會引起中風、心臟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與截肢等嚴重併發症。

糖尿病類型有哪些?盤點5種常見的糖尿病類型



造成糖尿病原因有很多種,而不同糖尿病原因導致的糖尿病類型也是五花八門,包括和免疫疾病有關的第一型糖尿病、和遺傳與飲食有關的第二型糖尿病、懷孕所引起的妊娠型糖尿病等,其中又以第二型糖尿病最為常見,幾乎有超過九成的糖尿病患都是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因為感染病毒、免疫系統異常或化學物質刺激,破壞製造胰島素的細胞,因此患者需要定時注射胰島素,否則短時間內就有生命危險,但只要規律施打胰島素、控制飲食,第一型糖尿病患也能夠正常生活。

第二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廣泛的類型,特徵是血糖高,且有胰島素阻抗的現象,多半和飲食、肥胖與缺乏運動有關,特別是有家族糖尿病史,更容易因不良生活習慣引發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指的是女性在懷孕前沒有任何糖尿病病史,卻在懷孕中期出現高血糖的現象,當胎盤分泌生長激素、泌乳素等荷爾蒙,就有可能影響胰島素分泌或出現胰島素阻抗。

續發型糖尿病



續發型糖尿病多半是胰臟疾病、內分泌疾病或藥物所致,包括慢性胰臟炎、皮質類固醇過多、注射生長激素、服用利尿劑、避孕藥及類固醇等。

兒童型糖尿病



以往發生在兒童與青少年身上的「兒童型糖尿病」高達九成都是第一型糖尿病,但馬偕兒童紀念醫院的衛教資料說明,隨著飲食精緻化、使用3C遠超於運動的時間,因肥胖引起的第二型糖尿病逐漸年輕化。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5大原因揭密



往往提到糖尿病原因,都會聯想到遺傳、肥胖和愛吃含糖食物,但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內外研究發現,懷孕或服用藥物也是糖尿病原因之一,就連睡眠不足、壓力都有可能讓糖尿並來敲門。

糖尿病原因1:遺傳



凡是家族有糖尿病史的人,如果沒有維持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罹患糖尿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2倍以上。

糖尿病原因2:肥胖



當身體累積過多脂肪,脂肪細胞就會提高胰島素抗性,而2009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18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將近7成都有過重或肥胖情形。

糖尿病原因3:睡眠不足



諸多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導致脂肪增加,提高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而2024年3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也提到,每天只睡3到6個小時的人容易比睡眠充足的人還容易罹患糖尿病。

糖尿病原因4:藥物



藥害救濟基金會說明,部分慢性病藥物有引起高血糖的問題,像是thiazide類利尿劑、乙型阻斷劑、類固醇或抗精神病藥物等,都容易導致高血糖。

糖尿病原因5:懷孕



懷孕時,體內的荷爾蒙產生變化,就會造成血糖升高,但通常只要遵照醫囑控制飲食、運動,妊娠糖尿病基本上不會影響生產和胎兒,且超過九成以上的妊娠糖尿病在生產後有機會康復。

糖尿病症狀有哪些?7個糖尿病的常見症狀



糖尿病症狀多數人都會想到「吃多、喝多、尿多」,但其實在糖尿病發病初期,多數糖尿病患都不會有明顯症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糖尿病患在出現頻尿、口渴、疲勞、視力模糊和體重減輕等症狀後,已經有血糖嚴重飆高的問題。

糖尿病症狀1:頻尿



一旦體內的葡萄糖含量過高,身體機制就會不斷製造尿液,試圖把糖分排出體外,造成頻尿的,部分糖尿病患者甚至會因此發生脫水的問題。

糖尿病症狀2:體重下降



當糖尿病患的頻尿狀況嚴重時,再加上細胞無法完全利用葡萄糖來獲得能量,部分的患者就會出現體重下降、消瘦的症狀。

糖尿病症狀3:口渴



因為高血糖引發頻尿、脫水等現象,大腦就會不斷發出「需要補水」的訊號,讓糖尿病患者產生口乾舌燥的感覺。

糖尿病症狀4:容易餓



吃多、喝多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由於葡萄糖無法正常代謝,細胞沒辦法獲得足夠的能量,大腦就會產生「怎麼吃都吃不飽」的錯覺。

糖尿病症狀5:傷口癒合變慢



血糖過高會影響血液循環,除了降低傷口周邊的細胞分裂速度,還會造成營養物質無法輸送到傷口,讓傷口癒合變慢,讓細菌感染、截肢的風險上升。

糖尿病症狀6:疲倦



當血液中原本屬於氧氣、養分的空間被過量的糖分霸佔,就會減少往各部位輸送的能量,所以糖尿病患總是容易覺得累、疲倦。

糖尿病症狀7:手腳刺麻



當全身循環因為高血糖而變得不順、阻塞或出現血管硬化等情況,四肢末端就會有疼痛、麻木的感覺,且多半會從足部開始慢慢往上擴散。

當心這些糖尿病併發症!8種常見糖尿病併發症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一輩子的課題,萬一沒有透過藥物跟生活習慣控糖,就會讓全身上下的器官像是泡在糖水裡,最後無論是眼睛、腎臟、心臟、腳都賠上健康,而且這些糖尿病併發症多半難以完全康復,讓糖尿病患者得多背負一個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

糖尿病併發症1:視網膜病變



一旦血糖控制不佳,視網膜就會產生病變,久而久之視力也會出現問題,常見的病變包括白內障、黃斑部水腫、青光眼,嚴重還有可能造成失明。

糖尿病併發症2:性功能障礙



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的衛教資訊說明,糖尿病患者會因為胰島素阻抗而發生性腺功能不足的問題,除了性慾變得低落、勃起障礙外,還可能引發下泌尿道症狀、射精障礙,甚至連女性都可能因此無法達到高潮。

糖尿病併發症3:高血壓



高血壓是糖尿病最容易發生的共病,由於居高不下的血糖容易引起血管病變,進而發展成高血壓,而有胰島素阻抗的情況下,也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增加水份在體內滯留,影響周邊血管的阻力,最後形成高血壓。

糖尿病併發症4:腎臟病變



國衛院研究表示,糖尿病病人罹患初期腎病變的盛行率為27.4%,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由於腎臟長時間過濾高血糖度的血液,就會讓腎絲球肥大、纖維化,影響腎臟功能,若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檢出微量白蛋白尿的話,代表腎絲球可能已經受損,立刻改正生活習慣、透過藥物治療,還是有機會恢復正常。

糖尿病併發症5:神經病變



糖尿病造成的神經病變,不僅會對自主神經造成損害,就連週邊神經也可能受到影響,輕則便秘、腹瀉或心悸,重則可能導致失禁、性功能障礙、末梢神經麻木等現象。

糖尿病併發症6:大血管病變



高血糖會造成血管病變,若腦部、心臟的動脈硬化病變,就有可能演變成腦中風、心肌梗塞的問題;腿腳的動脈病變,則會導致間歇性跛行、傷口癒合緩慢等狀況。

糖尿病併發症7:糖尿病酮酸血症



糖尿病酮酸血症是容易發生在第一型糖尿病患身上的併發症,胰島素不足時,體內的酮酸會比空腹時增加得還快,而第一型糖尿病患若沒有按時使用胰島素,就可能產生酮酸中毒的現象,常見症狀包括頭痛、倦怠虛弱、脫水、夜尿,嚴重時還會造成昏迷休克。

糖尿病併發症8: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併發症,因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造成神經病變,進而忽略掉足部有傷口、疼痛的問題,往往會造成嚴重的感染,甚至是產生壓瘡,最後不得不透過截肢來保命。

血糖多高才算是糖尿病?糖尿病的診斷方式與4項標準



究竟血糖多高才算是糖尿病?一般來說,正常的空腹血糖值是小於100mg/dl,即便是剛吃完飯、血糖短暫上升,血糖值也不應該超過140mg/dl,如果懷疑自己罹患糖尿病,可以預約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進行診斷,透過抽血檢查來觀察血糖值是否正常,判斷基準如下:

【推薦文章】血液葡萄糖正常值多少才標準?最新對照表:秒懂糖尿病指數與飯前(空腹)和飯後半小時(三小時)的正常血糖值

隨機血糖≧200mg/dL



隨機血糖是指任何時間測得的血糖值,只要抽血檢測血糖值超過200mg/dL,同時伴有多尿、容易口渴和體重下降等典型高血糖症狀,就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空腹血糖≧126mg/dL



空腹血糖就是所謂的飯前血糖值,代表空腹8小時後的血糖,也是最常用來檢測糖尿病的指標。 當空腹血糖值大於或等於126mg/dL,則符合糖尿病的標準。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後2小時血糖≧200 mg/dl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是指成人在5分鐘內喝下含有75克葡萄糖的葡萄糖溶液,並於2小時候測血糖的糖尿病篩檢辦法,多用於診斷妊娠糖尿病,若2小時後血糖達到200mg/dl,代表罹患糖尿病。

糖化血色素≧6.5%



糖化血色素是抽血檢驗中相當重要的項目之一,糖化血色素的數值能夠反映8到12週內的血糖濃度平均值,若數值大於等於6.5%,就確診糖尿病。

【推薦文章】糖化血色素正常值是多少?如何換算血糖?運動、飲食…3方法改善糖化血色素(附血糖控制對照表)

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差在哪?從血糖判斷糖尿病的嚴重程度



從4種不同的糖尿病篩檢可以發現,就算血糖數值只差了1mg/dL,也可能一下從正常人跳到糖尿病前期,甚至直接確診糖尿病。一起來看看如何從血糖值判斷目前糖尿病的嚴重程度:

糖尿病前期



若空腹血糖達到100~125mg/dl,相當於進入糖尿病前期,通常會伴隨皮膚暗沉、容易疲累等症狀,建議盡早就醫諮詢、改善不良的飲食與作息,再加上固定測量血糖,仍有機會從糖尿病前期康復,並降低未來罹患糖尿病的機率。

糖尿病



當空腹血糖來到126mg/dl,基本上就等於罹患糖尿病,但其實剛確診糖尿病時,可以先照醫師或營養師建議的飲食與運動菜單,利用非藥物的方式控制血糖看看,若三個月血糖控制仍不理想,則需要繼續控制飲食與運動,並開始使用口服藥物治療。

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



當血糖飆高到600mg/dL、血中滲透壓大於320mOsm/Kg的話,就會呈現「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是相當危險的急症,死亡率約為15%,由於血漿滲透壓升高、引起利尿作用,導致患者出現脫水或意識逐漸模糊的情形,一定要立刻緊急住院治療,才能降低重症風險。

肥胖、家族史…哪些族群是糖尿病的高風險對象?



礙於糖尿病初期幾乎沒有什麼症狀,許多糖尿病患者往往意識到健康亮紅燈時,已經錯失早期改善甚至逆轉糖尿病前期的機會,如果想要避免糖尿病成為終身遺憾,凡是家族有糖尿病史、缺乏運動、肥胖,或是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平時就要定期做檢查留意血糖值,並且養成少碰菸酒、正常飲食的健康習慣。

有家族糖尿病史者



家族有糖尿病史的人,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會比普通人來得高,這類人只要沒有注意飲食與運動習慣,就很容易成為糖尿病患的一員。

沒有運動習慣



每天正常進食卻絲毫都不運動,熱量攝取就容易大於基礎代謝量,導致體內有過多脂肪累積,這時候胰臟就得加班趕工來分解脂肪,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胰島素阻抗。

肥胖



肥胖是造成胰島素阻抗的常見原因,若高密度膽固醇蛋白小於35mg/dl、三酸甘油脂大於等於250mg/dl或男生腰圍大於90cm、女生腰圍大於80cm,就會被列入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而本身有肥胖問題的孕婦,也有比較高的機率罹患妊娠糖尿病。

有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慢性疾病者



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都是糖尿病常見的共病,這些疾病容易在人體中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影響,例如罹患高血壓的人,要是確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越高,而如果血壓、血糖長期控制不佳,也會影響腎臟運作,引起許多疾病問題。

吸菸、飲酒過量



抽菸、喝酒都會造成周邊組織的胰島素抗性增加,也容易讓血糖產生大幅度的波動,因此有抽菸、喝酒習慣的糖尿病患,通常血糖控制會比一般人來得困難。

預防糖尿病的5個生活習慣



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尿病患的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80~130mg/dL之間,飯後1、2 小時的血糖應控制於<160mg/dL,如果想要完美控制血糖在合格範圍內,除了要定期服藥、檢測血糖值,從規律的飲食到運動習慣也一項都不可少!

三餐定時定量進食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維持血糖水平是控制糖尿病的關鍵,因此糖尿病患不能夠有「早餐不太餓,那就早午餐一起吃」,或是「早餐吃少一點、午餐吃多一點,晚上就等餓了再吃」的想法,一定要三餐定時定量進食,否則會害得血糖值忽高忽低、糖尿病控制不佳。

多吃高纖維食物



因為膳食纖維不容易被腸道吸收,也不會產生太多熱量,還能夠增加飽足感,因此是延緩血糖上升的重要食材,如糙米、豆類、蔬菜和水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每天運動30分鐘



美國糖尿病學會(ADA)與歐洲糖尿病學會(EASD)說明,規律運動能夠維持標準體重、舒緩糖尿病患者的緊張情緒,是改善糖尿病不可或缺的一環,建議選擇能夠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胰島素作用的有氧運動,像是快走、慢跑、騎腳踏車、太極拳、游泳或跳繩等。

良好作息



多項研究發現規律的生活作息與血糖和代謝息息相關,包括相較於晚睡晚起的人,早睡早起的人血糖控制的狀況較好,而如果本身還有熬夜、失眠等狀況,白天也會比較沒精神去運動或控制血醣、飲食,血糖也難以維持正常水平。

定期檢查血糖、按時服藥



雖然飲食和運動會直接影響到血糖值的波動,但最根本還是要養成定時監測血糖、按照醫囑規律服藥的習慣,千萬不能自行停藥,才有機會確保血糖在正常範圍內。

糖尿病有哪些飲食禁忌嗎?



許多人以為糖尿病患者這不能吃、那不能吃,但其實糖尿病主要的飲食禁忌有5個,只要避開高GI值、含糖食物和精緻澱粉等會讓血糖暴衝的地雷,同時多攝取好油、少讓壞油有傷害心血管的機會,糖尿病患者也能吃得健康安心又開心!

少吃反式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品,是心血管的頭號敵人,像是奶油、烤酥油、豬油、牛油等,如果本身血管就因為高血糖的關係而失去彈性、阻塞,長期攝取這兩類壞油,就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少吃高GI值食物



GI值(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像是白飯、白吐司或白麵包等,是加速血糖上升的元兇之一,容易增加進食量、產生大量脂肪,造成血液或細胞中累積許多脂肪,造成血糖與體重控制失利。

少吃精緻澱粉



通常精緻澱粉都是經過加工的食物,包括白米、蛋糕、麵包或餅乾等,而在加工過程中,食材原有的纖維、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往往都會被去除,雖然比起全穀類更能夠被消化和吸收,但也因此容易讓血糖值提高。

【推薦文章】減肥不能吃精緻澱粉?醫師教你選「乾淨的」吃不胖、代謝更強

少喝含糖飲料



由於含糖類的食物吸收很快,所以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時,最好要避開汽水、可樂等含糖飲料,以及果凍、果醬、煉乳、布丁、冰淇淋與糖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

【推薦文章】糖尿病別喝含糖飲,醫公開5種控糖飲料反而改善高血糖:黑咖啡是第3名!

治療糖尿病的常見藥物有哪些?5種常見糖尿病藥物一次看



現階段治療糖尿病仍是以口服藥物為主要治療方法,而臨床上控制血糖的口服藥物通常可以分為5種,而每種糖尿病藥物的效果、服藥時間和副作用都不太一樣:

雙胍類(biguanides)



常見藥物為伏糖(Loditon),建議於飯後30分鐘服用,主要作用為減少肝臟製造葡萄糖、抑制小腸吸收葡萄糖,多用於第二型糖尿病患的治療。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食慾降低、疲勞等。

磺脲類尿素(Sulfonylurea)



常見藥物為固利康(Gliben)、醣安(Glusafe),建議於飯前30分鐘服用,主要作用為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體重增加等。

葡萄糖苷酶抑製劑(α-glucosidaseinhibitor)



常見藥物為抵克醣(Deglu)、抑醣(Diaban)、糖祿(Glucobay) ,建議隨餐口服,主要作用為抑制小腸的葡萄糖苷酶,減緩澱粉類食物的消化與糖類吸收的時間。副作用包括脹氣、腹瀉等。

美格替耐類(Meglitinides)



常見藥物為Supernide (速克糖) ,建議於飯前15至30分鐘服用,主要作用為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體重增加等。

第2型鈉–葡萄糖共同轉運蛋白抑製劑(SGLT2 Inhibitor)



常見藥物為Forxiga (福適佳)、Jardiance(恩排糖),建議每天服用一次、飯前飯後均可,主要用以抑制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讓腎臟無法回收葡萄糖,能夠順利透過尿液排出體內。副作用包括泌尿道感染、利尿、脫水、低血壓等。

結論



對抗糖尿病其實並不難,尤其糖尿病前期能夠透過改善生活型態逆轉,研究更指出,只要注意血糖數值和規律服藥,同時再搭配飲食和運動,有機會降低超過5成的糖尿病風險!而國健署也提供40歲以上成人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免費的預防保健健康檢查,來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不讓血糖「高」人一等。

如果認為自己屬於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或者是已經出現類似糖尿病症狀,就可以到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或是代謝症候群防治診所檢查,讓專家幫你把關血糖變化,有效避免糖尿病及併發症影響身體健康!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狂吃菜消不掉內臟脂肪!糖尿病名醫的燃脂飲食法,1年減14kg內臟脂肪

  • 抑制慢性發炎就能改善糖尿病、癌症!蘿蔔硫素吃這款比青花菜多20倍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 https://www.edh.tw/article/36915

哪些原因會引起糖尿病?症狀、診斷及預防方式完整認識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