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5° / 31° )
氣象
2025-08-29 | 健康醫療網

不用頻繁往返醫院!微創導管植入+居家腹膜透析 守住腎友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54歲的黃先生罹患糖尿病超過20年,2年前腎功能開始惡化。半年前,他驚覺自己已連續數日無法排尿,手腳與臉部嚴重水腫,體重瞬間從52公斤飆升到72公斤。即便服用利尿劑也無改善,就醫檢查才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僅剩個位數,體內積水達上萬毫升。他回憶當下心境說道「那時候心裡就有底,大概要洗腎了。」



熱愛單車、攝影與聽音樂會的黃先生,原本擔心因為洗腎的血液透析需要一週三次到醫院治療,會讓生活步調大亂。然而,在醫師建議下,他選擇能在家中進行洗腎的「腹膜透析」。導管植入手術僅花半小時完成,之後每晚睡覺時就能同步進行透析。他笑說:「生活影響大概只有一成,上班、出遊都不受影響。」



居家透析受重視 成為「健康台灣」推動重點



台灣末期腎臟病發生率居全球之冠,每年約有9萬人接受透析治療,但選擇腹膜透析的不到一成。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居家腹膜透析政策,鼓勵高風險族群定期檢查腎功能,也透過健保編列專款,支持腹膜透析的推廣。期望結合社區醫療資源,讓更多腎友透過居家透析減少往返醫院的負擔,同時兼顧生活品質與健康管理。



洗腎不再是唯一重心 「腎科經皮植管+居家透析」新模式讓治療融入生活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李文欽主任指出,目前全台有9成病人依賴院內血液透析,但事實上,居家腹膜透析成本效益佳,且能在夜間睡眠時同步進行治療,白天可照常工作、飲食彈性較大。近年來,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團隊結合「門診植管」與「居家醫療」的概念,協助病人快速、安全啟動腹膜透析。讓洗腎不再是生活的唯一重心,而只是「多了一件需要做的事」。



微創導管植入 縮短等待、降低負擔



傳統腹膜透析導管植入,多需住院並在全身麻醉下由外科醫師手術完成。如今,透過「腎科經皮植管」技術,患者僅需局部麻醉,在肚臍下或下腹開1至2公分的微創小切口,即可完成導管放置。過程可搭配超音波定位,傷口小、恢復快,通常僅需幾小時觀察即可返家,大幅縮短等待外科手術安排的時間,也讓病人能及時展開治療。



腹膜透析照護網絡 提供完整支持



腹膜透析需長期留置導管,利用腹膜作為過濾膜,排除體內廢物與多餘水分。除了手術技術進步,跨專業的醫療團隊也很關鍵,包括腎臟專科醫師、腹膜透析治療師與營養師等,共同協助病人掌握治療、飲食與生活照護。多年來,高雄長庚腹膜透析室已有上千名患者透過腹膜透析維持治療與生活平衡,顯示這項療法的可行性與穩定性。


【延伸閱讀】

「好想泡澡」七旬翁洗腎20年 中央靜脈合金人工血管圓心願

逐漸往懸崖逼近的腎臟——認識多囊性腎臟病(ADPKD)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1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