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心血管疾病風險飆升!醫警告:這群人最容易中風!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腦血管疾病位居台灣十大死因第5位,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生命。醫師表示,造成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心律不整、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其中,有一群人中風機率較常人高出許多,且疾病嚴重度與致死率也更高,即是「心房顫動」患者。
80歲的阿公罹患糖尿病,6年前開始反覆發生心律不整,並伴隨胸悶及呼吸喘,醫師診斷為心房顫動併心臟衰竭。由於心臟功能逐漸下降,雖經藥物治療但成效不佳,反覆出入急診多次。最近病情加劇,醫師檢查發現,其心臟輸出功率正常,但左右心房略為擴大,連續性心電圖呈現心房顫動合併心房撲動。
心律不整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
收治該案的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李威杰表示,阿公因年紀關係仍想以藥物控制為優先,但心臟電腦斷層和經食道超音波檢查結果,醫療團隊認為,依據患者的狀況,藥物可能無法治癒或控制或是降低心房顫動發作的頻率,因此建議進行手術降低心房顫動的頻率。
李威杰指出,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的心房心律不整,容易造成腦中風,長期心房顫動也會導致心臟衰竭,相關失智症的風險增加。根據統計,在台灣每6位中風患者中,就有一位合併有心房顫動,一旦發生心房顫動,腦中風的機率會增加5倍,併發腦中風時,一個月內死亡率為25%、一年內死亡率高達50%。
為什麼心房顫動易併發腦中風?
振興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賴昱樺表示,心房顫動導致腦中風的起因,是因為左心房無法規則的收縮時,會造成血液無法完全輸送至左心室,滯留於左心房的血液容易產生血栓,一旦血栓散落至左心室,隨著血液移動到身體各處,就會造成重要器官血管的阻塞,當血栓阻塞到腦部便會導致腦中風。
心房顫動的臨床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含:
- 心悸
- 呼吸短促
- 頭暈
- 胸痛
- 胸悶
- 吸不到氣
賴昱樺說,最簡單的診斷方式,就是安排心電圖檢查,但有些心房顫動屬於陣發性,無法立即診斷,甚至需要使用到7天連續心電圖居家監測,才能偵測到陣發性心房顫動。若想預測心房顫動引起腦中風的機率,可以諮詢專科醫師評估。
心房顫動如何治療?
一旦發生心房顫動,在治療方面,醫師會依照每位病患的中風風險分數,給予不同的藥物,一般中風患者會使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例如:阿斯匹靈預防中風,但對於心房顫動患者,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僅能降低中風風險低於2成,若能使用抗凝血劑,則可降低中風風險近7成。
賴昱樺強調,並非每位患者都能使用抗凝血劑,若患者無法忍受抗凝血劑的副作用、使用後仍反覆梗塞、效果不好或服藥順從性差、藥物交互作用過多,則可考慮施行左心耳封堵術(LAA occluder)或是新式脈衝場消融術(Pulse Field Ablation, PFA)。這兩種式皆可以降低中風的風險。
左心耳封堵術可預防中風
賴昱樺解釋,左心耳是左心房延伸出來的囊腔,心房顫動患者特別容易於左心耳產生血栓,約90%的血栓都源自左心耳,且於此形成的血栓都較大,導致的栓塞也較嚴重,因此,以心導管將封堵器植入左心耳,便能有效減少血栓的形成,不須服藥就能達到預防中風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腦中風患者需仔細評估若合併有心房顫動,其疾病嚴重度與腦中風復發率都較高,需搭配適當的治療,才能有效預防。
除了左心耳封堵術,也可以透過新式脈衝場消融術改善症狀及預防中風的發生。李威杰表示,過往,心房顫動電燒手術對於心律控制及心臟衰竭改善提供很好的治療結果,因此被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所建議。
新式的脈衝場消融術可降低血栓
但以前心導管消融術的方法主要以射頻燒灼術(RadiofrequencyAblation)結合3D立體定位技術,或冷凍球囊消融術(Cryoballoon Ablation)為主。李威杰解釋這兩種方法的手術成功率相近,部分病人在手術後仍可能出現症狀,甚至需要進一步治療或使用藥物或再次進行電燒手術。
而新式的脈衝場消融技術在治療心房顫動上,更精準可以降低對周圍組織的破壞。李威杰說明,該術式主要是利用電場直接作用於心房肌組織,能夠選擇性地影響心臟的異常組織,同時對周圍的非心臟組織(如食道、肺靜脈和膈神經等)影響較小,降低血栓形成風險。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最新健康新聞
-
-
公費成人健檢再升級!不僅年齡下修至30歲 更增加「這些」檢測服務內容
(1 小時前) -
青少年吸電子煙人數5年倍增! 孩子有4跡象小心已染菸癮
(1 小時前) -
中重度乾癬患者反覆復發,「累積生命損傷」議題不可忽視,生物製劑新藥「 平行轉換」讓患者病灶清零
(1 小時前) -
暴食熬夜、親戚拷問全有害身心! 醫授三招化解「春節症候群」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