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 aHUS 發病 1 個月釀腎衰竭!全身出血 醫憂搶命 2 困境
罕見疾病的救治不只搶命、更需要搶時間。台灣兒童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邱益煊提到,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aHUS)的診斷和治療,就是在與死神賽跑;也因為這項罕病進程又急又快,發病難以預測,但臨床治療上面臨較難迅速診斷,加上用藥事前審查流程繁瑣耗時,導致患者可能審查不及,未能及時用上救命藥。
什麼是 aHUS? 醫:來勢洶洶危及生命
邱益煊提到,所謂「非典型性尿毒症候群」發生率低,介於百萬分之一至百萬分之二間,且任何年齡皆會發病,兒童相較於大人會高一點,且以遺傳形式為主,但特別的是,有 60% 至 70% 的患者可查到基因異常,近 40% 則是找不到。
邱益煊說,有些罕病可能屬於發展遲緩、慢性的,但 aHUS 屬於來勢洶洶的類型,更會危及生命。他提到,會有 aHUS 是因為補體調控因子出問題。
邱益煊表示,人體免疫系統中,有一個叫做「補體系統」,正常狀態下,病原體侵入人體,補體系統就可能觸發,活化後會產生人體發炎反應,也就會將細菌、病毒等外來物清除。但有些補體系統,如部分調控、抑制因子出問題,會導致過度活化,病患也因此發病。
但什麼樣的情況會引發?邱益煊指出,一種細菌或病毒感染,還有懷孕者、過敏、大手術等,都可能引發補體系統活化。他表示,不僅僅是某個部位有問題,因為補體系統是血液循環,被激發後全身會受器官影響,而補體失控就出現「血栓性微血管病變(TMA)」,且會攻擊腎臟、導致尿毒上升,演變為慢性腎衰竭。
邱益煊說明,身體有多種器官也會因此受傷、失能,包括腦部、心臟及腸胃系統等,且因為其進展相當迅速,器官可能因此衰竭。
5 成患者首次發病 1 個月內變末期腎病 醫:換腎仍可能惡化
邱益煊說,有 5 成患者在首次 TMA 發作時,就會在一個月內成為末期腎臟病,更可能面臨死亡威脅。目前的治療步驟是,當疾病被診斷,第一線會以血漿置換或腎臟移植的方式,但這樣的方式,仍可能會被攻擊,導致腎功能持續惡化。
後續雖然可透過補體抑制劑協助,但邱益煊表示,仍有病友面臨無法及時用藥的情形,因為要被診斷並不容易,必須進行許多檢查並將疾病排除,接著再通過罕病藥物及重大傷病藥物給付的審核,療程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
邱益煊提到,在診斷上,更有部分患者因為沒有溶血情型,需要先做血液抹片,才可診斷,但非典型患者無法透過血液抹片發現異常,因此會遇到患者來不及申請,或是好不容易診斷疾病,卻過世的情形。
救命關鍵「早期用藥」 腎功能恢復機會增
對於這項疾病,林口長庚兒童腎臟科主任余美靜說,在許多觀察性研究都提到一個關鍵是「早期」、「及早」使用藥物,並非救命時才使用。在國外研究也發現,aHUS 發病後,15 天內及早用藥,就可及早停止血液透析治療,腎臟功能恢復的機會更是大幅提升。
余美靜也提到,臨床遇到有年僅 14 歲的個案發病後,出現視網膜血管阻塞,花了一段時間接受藥物治療,卻也已經眼盲;也有個案已經送了基因檢查,但因為不一定發病,即便腎臟已經有功能不好及身體其他問題,申請用藥一年仍被打回票。
余美靜說,讓人擔憂的是,若及時以藥物控制,疾病可能會不定時發作,因此希望可以給孩子的用藥彈性度再高一些,在部分特別族群,包括移植前患者、孕婦或本身合併其他免疫相關疾病,可斟酌放寬藥物給付範圍。
同時,在用藥事前審查上,流程可能需要等待約 1 至 3 個月不等,因此邱益煊表示,除了希望流程更簡化,也希望在非典型溶血患者上,可增加以「病理切片」方式作為診斷參考指標。另外,在臨床上如果有急遽惡化個案,也期望可先用藥、後補件的特殊案件彈性處理。
對此,國健署說明,aHUS 個案通報的相關審查,目前已訂有審查基準,若有新的時政,可提出建議,後續會由罕見疾病及藥物審議會進行檢討,也會在接獲個案通報時,請審查委員及專家加速審查。
文/張乃文、圖/
諮詢專家:台灣兒童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邱益煊、林口長庚兒童腎臟科主任余美靜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
有食譜》清明節氣最適合養肝!中醫推「山藥薏米瘦肉湯」2步驟護脾胃
(16 分鐘前) -
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錯人?約會專家揭「1心態」害你離幸福越來越遠
(16 分鐘前) -
水果飯後吃更健康?專家揭「4大理由」 尤其對這1類人更有幫助
(46 分鐘前) -
奇亞籽助減重、控血糖、降血脂!「這樣吃」小心傷腸胃 3類人要特別注意
(46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