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4°
( 14° / 14° )
氣象
2025-03-29 | Heho健康

慢性病問題有 4 成與生活習慣相關!健康存摺將導入 AI 健保署長石崇良:可推播個人化衛教



隨著高齡化進程加快,慢性病的預防及照護也成為首要課題。國人十大死因中,第一名為癌症,其他有 7 個非傳染性疾病,常見如高血壓、糖尿病及膽固醇等,加總起來超過癌症死亡人數。為了讓民眾提早預警,做好管理,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提到,今年會在健康存摺中導入 AI,針對「風險分級」及「衛教助理」,以「紅、黃、綠」燈警示,讓民眾了解風險之外,也推播個人化衛教指令。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在「T-CaReMe 三高護腎精準照護台北宣言」記者會中提到,針對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台灣三高患者中,30 歲以上約 800 萬人,而健保資料,被診斷為三高患者約 540 萬名患者;顯示有近 200 多萬人並未被診斷。

為了達到健康台灣目標,吳昭軍說,要將近 200 萬尚未被找出的三高患者揪出,因此除了在成人預防保健檢查年齡下修,擴大族群外,慢性病共同風險因子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抽菸及酗酒,因此服務內容會將衛教項目介入,盼同步從生活型態改變。

石崇良說,在三高防治888政策中,2024年收案率為60%、共照網病患接受生活習慣諮商為26%、達到三高控制為52%。而慢性三高疾病中,有 40% 到 60% 是來自生活習慣問題,但是傳統醫療人員較為陌生的部分,所以從病人評估開始,可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家庭健康檔案,進一步進行跨團隊合作計畫。

健康存摺未來導入 AI 健保署長:將疾病風險分級預測

石崇良提到,今年上半年會在健康存摺中導入 AI,將疾病風險分級,目前正在發展糖尿病,其六大主要併發症包括慢性腎病、神經病變、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及周邊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等,進行風險預測。

石崇良指出,不同風險就會有不同介入,需要關注的衛教資訊也會不一樣,因此正在合作發展,根據風險程度不一,推播個人化衛教素材。這項服務也稱為「衛教 AI 助理」。

在風險分級部分,石崇良說明,是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以紅黃綠做為燈號分類,也會有細項說明。他舉例,若有血脂的人,加上糖尿病,在某項心血管疾病的燈號就可能是紅燈,是視網膜病變尚未受到影響,就可能是綠燈。

石崇良指出,除此之外,若了解自己疾病的風險後,改善方式或注意事項過去可能需要找衛教師、醫師,但透過生成式 AI 就可推播個人產製出符合個人風險預測結果的衛教資料,同時醫師也可以看燈號,快速確認患者哪裡需要留意及搭配用藥。

石崇良提到,使用者會是以照護網的個案優先,未來也希望全民都有,只是需要搭配個人成人健檢資料,資料愈完整,風險才能愈準確。而國健署的公費成人健檢已經串接好,下一步希望與私人健檢連結。他指出,衛教 AI 助理預計在下半年推出。

文/張乃文、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十年後你可能會得什麼病?「台灣慢性病風險評估」免費進行評估

台灣糖尿病人口破 220 萬! 健保署長李伯璋:「整合醫療」是未來關鍵

打造隨身健康管家!手機 APP 整合飲食、運動、健康數據,雲端就能掌握「個人健康紀錄」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