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22 | Heho健康

媽祖遶境萬步走!中醫傳授 3 穴位急救,緩解膝蓋疼痛

媽祖遶境萬步走!中醫傳授 3 穴位急救,緩解膝蓋疼痛

媽祖遶境萬步走!中醫傳授 3 穴位急救,緩解膝蓋疼痛

農曆 3 月 23 日是媽祖聖誕,也是媽祖遶境最熱鬧的時節。信眾們滿懷虔誠的心,隨鑾轎徒步數十甚至上百公里,希望媽祖庇佑祈求平安。然而,長時間在柏油路、水泥地行走,膝蓋承受極大壓力,讓參與者出現膝蓋疼痛不適。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提醒,繞境參與者若忽略身體警訊,可能導致慢性發炎、韌帶損傷,甚至影響後續行走能力,不可不慎!然而,不同位置的疼痛可能是不同問題,建議快檢查膝蓋疼痛點在哪裡。

疼痛位置產生疾病不同

膝蓋內側疼痛可能是「鵝掌肌症候群」,是因為縫匠肌、股薄肌與半腱肌 3 條肌腱在脛骨內側匯聚處的滑囊發炎。林舜穀表示,症狀包括膝內側壓痛、微腫、走路或上下樓梯時加劇,尤其在夜晚或早晨起床時感到僵硬不適。若久坐後起身行走,也會有「卡卡」或「拉扯」的感覺。

膝蓋前側疼痛則常見於長距離跋涉或上坡下坡頻繁的信眾,可能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或「髕腱炎」所致。前者會感覺膝蓋前方隱隱作痛,彎曲時間過長(如搭車、蹲跪)後特別明顯;後者則集中於髕骨下方,跳動、上下階梯時會有刺痛感。

至於膝蓋外側疼痛,則要當心「髂脛束摩擦症候群」。林舜穀指出,這是髂脛束與股骨外髁反覆摩擦造成局部發炎,初期會出現刺痛、拉扯感,若未妥善休息與處理,可能轉為持續性外側疼痛,甚至影響跑步與快走時的穩定性。

林舜穀提醒,參與遶境前應做好熱身伸展,尤其是股四頭肌與臀肌群。遶境期間可使用護膝、彈力貼布減壓;結束後若出現紅腫、疼痛、發熱等徵象,應儘早冷敷、休息,必要時尋求中醫針灸、推拿或物理治療協助,避免傷勢加重。

按 3 穴位緩解膝蓋疼痛

媽祖遶境是許多信眾每年一次的信仰之旅,但長時間步行,膝蓋往往成為最容易痠痛的地方。他建議,不妨善用傳統經絡理論中的 3「膝」穴位,透過正確按壓方式,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促進局部循環,讓雙膝更快恢復。

膝關穴(緩解膝蓋內側痛)

  • 穴位:彎曲膝蓋,從膝內側髕骨下緣與脛骨內側隆起之間,約兩指寬處,即可摸到肌肉柔軟處,就是所在。
  • 效用:膝關穴位於足厥陰肝經,針對膝蓋內側的痠痛、僵硬特別有效。
  • 按摩方式:以拇指指腹按壓穴位,每次按壓 5 秒,休息 2 秒,持續按壓 3~5 分鐘,雙側交替進行,每日早晚各 1 次。按壓時可感覺微酸微脹,表示刺激到位。

膝眼穴(緩解膝蓋前側痛)

  • 穴位:坐姿彎膝,髕骨下方凹陷處,分為內膝眼(靠近身體中線)與外膝眼(靠外側),兩者皆可按摩。
  • 效用:屬於經外奇穴,是針對髕骨周圍疼痛的首選,特別對爬坡、跪地、走多有助。
  • 按摩方式:可用雙手食指或拇指同時按壓內外膝眼,配合順時針畫圈揉按 3 分鐘,再改逆時針揉按 3 分鐘,也可用溫熱毛巾敷後再按壓效果更佳。

膝陽關穴(緩解膝蓋外側痛)

  • 穴位:坐姿彎膝,在膝外側,膝外側部,陽陵泉直上 3 寸,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處。
  • 效用:屬足少陽膽經,特別適合走路太久導致膝外側刺痛或髂脛束緊繃者。
  • 按摩方式:以中指或拇指端點按穴位,每次點壓約 3~5 秒,搭配揉捏方式刺激周邊肌肉,約 3~5 分鐘為宜,按壓後可做膝關節輕微彎伸活動,幫助放鬆。

林舜穀呼籲,適當按壓三個「膝」字穴,不僅能緩解膝蓋痠脹,更可作為日常保健方法。參與遶境活動的信眾,不妨回家後花點時間照顧膝蓋,讓虔誠之路走得更輕鬆、更長遠。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膝蓋痠痛又軟腳!中醫師傳授按壓 1 穴位就能保養關節不退化

扭傷了怎麼辦?跟著中醫師這樣做,輕鬆緩解這裡痠、那裡痛

足底筋膜炎總讓你「寸步難行」?中醫推薦按摩 6 穴位助解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