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
( 26° / 24° )
氣象
2023-12-22 | 民生頭條

罹癌卻死於心血管疾病?腫瘤心臟學讓抗癌路上不傷「心」!

罹癌卻死於心血管疾病?腫瘤心臟學讓抗癌路上不傷「心」!

記者 魏吟冰/台北報導

心臟是人體最不會長腫瘤的部位,卻是癌症病人致死的主因之一,根據2019年一份國外研究報告,癌症病患非因癌症死亡的比例達40%,其中更有22%癌友死於心血管疾病。腫瘤本身帶來的慢性發炎及新陳代謝的改變,長期就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加上癌症治療方式包括傳統的化療、放療到新一代的標靶、免疫療法,在延長癌症患者存活期時,卻也會引起對心血管短期或中長期的影響。

抗癌同時也要護心,癌症病患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比例達22%

近年來,國外防癌同時也要護心的「腫瘤心臟學」興起,提出全方位的癌症照護。台灣大力提倡「腫瘤心臟學」的北醫附醫心臟內科醫療團隊,強調「腫瘤心臟」跨團隊照護,就是要將潛藏在癌症的隱形殺手「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併發症」降至最低,讓癌症治療不卡關。

北醫附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群耀就曾提出把2個癌症患者從心臟衰竭的鬼門關前搶救回來的案例,一是66歲的肺癌病患,因接受癌症的免疫治療,導致出現嚴重的心肌炎,造成心臟衰竭危及生命,因腫瘤心臟團隊及時介入,才把病人從鬼門關救回來,並幫她恢復心臟功能。另一例是乳癌四期病人,因為伴隨肝、肺轉移及肺積水等症狀,醫生原本推測是癌細胞轉移至肺部,但因為病患很容易呼吸喘,轉介腫瘤心臟團隊後,才診斷出其實是因為心臟衰竭所導致嚴重的肺積水,而非癌細胞轉移,經過一連串藥物及心導管治療後,幫助改善患者心臟功能,讓癌症化療得以延續。

癌症複雜度高且共病,腫瘤心臟學提倡全方位癌症心血管照護

黃群耀醫師指出,癌症複雜度高且多共病,全方位照護將是趨勢。癌症病人若本身有心血管共病,或癌症治療對心血管有危害,經全方位的腫心團隊評估後,列入高風險個案監控,並在癌症治療的前、中、後期,客製化設計一套完整的癌症心血管照護系統,一旦發現危險預值,立即跟主責醫師討論。最重要的是,若不幸發生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疾病等心血管併發症狀況,才能與時間賽跑,及時拯救病患,幫助癌友戰勝病魔。

曾赴美舊金山學習整個「腫瘤心臟學」的流程及臨床照護模式的陳彥周醫師也特別提醒,如果癌症患者正在接受腫瘤治療,或是曾經治療腫瘤已經癒,都應該依循三個原則,注意與保養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1.了解自己的心血管狀況與風險

如果有包含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煙、肥胖 等慢性疾病、高風險生活習慣、曾有冠狀動 脈阻塞、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急性或慢性心血管疾病、曾接受過心臟支架或開心手術者,在接受腫瘤治療之前,或是完成治療之後,都建議至腫瘤心臟門診,進行心血管健康評估與相關保養或治療,並與腫瘤醫師或腫瘤心臟醫師討論,以減少心血管風險。

2.了解自己的腫瘤治療有什麼潛在的心血管風險

在接受腫瘤治療前,可與腫瘤醫師 或腫瘤心臟醫師討論有何潛在心血管副作 用?需要如何注意或保養?治療過程中,注意是否有胸悶、呼吸困難、心悸、下肢 水腫、突然暈倒等症狀?此外,亦可以在治療過程之前或之後,追縱心血管功能檢查,如:心臟超音波與心臟生物指數,以早期發 現、早期控制、或依臨床情況調整適合您的腫瘤治療方式。

3.維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習慣

隨著早期篩檢與腫瘤治療進步,不少癌症的治療成功率或存活率都已顯著進步,因而腫瘤病人的長期心血管健康更顯相對重要。部分腫瘤治療,可能增加5年至10年以上之長期心血管風險,因 此,不論是腫瘤中、或是腫瘤治癒之後,都建議要維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習慣,戒菸、遠離二手菸、減少高鹽分或動物性膽固醇的攝取、維持定期適當的 運動與復健,以維持體能與肌力,避免肥胖,增進心肺功能。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