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1° / 21° )
氣象
2025-05-28 | 華人健康網

愛找人抱、跑步常跌倒別輕忽!留意孩子發展遲緩徵兆,早期療育有完整規劃

2歲5個月的聰聰(化名)活潑可愛,近期在牙牙學語爆發期,說出的童言童語總讓人會心一笑,但媽媽發現聰聰的成長並沒有和當初姊姊一樣,二歲開始就會蹦蹦跳跳,而且帶去公園玩時,和年齡相近的兒童相比,肢體反應較不靈活,跑起步來也感覺快跌倒……。媽媽帶聰聰到醫院復健科進行聯合評估,才發現出現「粗動作發展遲緩」情形。



粗動作發展遲緩又稱大肌肉運動發展遲緩,指的是孩童在運用大肌肉群來走路、跑步、跳躍等活動時的發展進度,比同齡兒童慢。這種情況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平衡、協調、行走或跑步能力。

愛找人抱、跑步常跌倒,留意發展遲緩

衛福部樂生醫院兒童物理治療師葉倖妏表示,嬰幼兒孩童的各個年齡階段,都在經歷大腦、神經、肌肉與骨骼等生理各方面的發育。每個孩子發展軌跡都不盡相同,但仍有一定的發展指標可循。爸媽可留心孩子的發展狀況,若在足齡時未能完成某些動作,或明顯比同齡孩子慢,可以適度尋求醫療協助。

粗動作發展遲緩常見表現

嬰幼兒(0-2歲):

1.無法在預期時間內翻身、坐起、 爬行或走路。

2.姿勢控制不好,坐或站時容易倒下。

3.爬行方式異常或只用某側身體爬行。

幼兒園年紀(2-6歲):

1.奔跑、跳躍、踢球或上下樓梯困難。

2.容易跌倒。

3.動作不協調,反應慢。

4.丟接球等球類活動表現不好。

5.逃避需要大量體力或動作的遊戲。

6.看起來軟趴趴(肌肉張力低)或僵硬(肌肉張力高)。

聰聰被媽媽帶到樂生醫院復健科,接受兒童物理治療師針對個案狀況擬定的治療計畫,經過半年的學習,聰聰的下肢肌耐力有顯著進步,從一開始腳跟可以稍微離地到最後能夠完整的作出雙腳離地跳躍。現在逐漸能融入公園中,與同年齡孩子完成一片。

物理治療+家庭支持,早療計畫更完善

物理治療師葉倖妏說明,出現發展遲緩狀況後,治療的方法包含幾個方面:

物理治療

治療師會根據個別狀況設計一系列運動和活動,幫助增加肌力、改善協調和平衡能力;活動可能包含爬行、跳躍、踢球和墊腳尖走路、跑步等等。

早期介入

帶孩童即早進行各專業的評估和介入,不僅可以促進發展,也能減少日後可能的學習困難或社交問題。

家庭支持和後續練習

家長充分了解孩童的狀況,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有共識能為了後續的教養和練習相互配合;課餘能陪伴孩子練習和參與戶外活動,例如一起跑步、踢球等等活動,除了能改善運動技能,還可以讓親子互動更親密。

定期監測評估

定期的發展評估可以幫助了解孩子的進展情形,並根據需要調整治療計畫;孩子不論是在家或在學校的表現都能與治療師討論,找出問題並設法解決,以確保孩子在療育過程中得到支持。



治療師會根據個別狀況設計一系列運動和活動,幫助增加肌力、改善協調和平衡能力;活動可能包含爬行、跳躍、踢球和墊腳尖走路、跑步等等。

聰聰除了在治療室接受治療師規劃的活動,另外回家也有和爺爺奶奶一起積極練習,包含利用跳跳床練習跳躍、嘗試從矮台階牽手輔助跳下,以及練習蹲地青蛙式上跳。周末也跟著爸媽到公園的共融式遊樂場,利用攀爬網往上爬增加手腳和軀幹肌耐力。

兒童物理治療師葉倖妏表示,早期療育必須由與孩子最親密的家庭照顧者啟動,搭配治療師的專業治療計畫,才能讓整個過程事半功倍。及早介入、課程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的是父母持續的陪伴與鼓勵,才能幫助孩子逐步克服發展遲緩,並達到更好的運動能力和建立自信。

好康「金」來領!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掃碼就送500元購物金或等值商品!>>>



【延伸閱讀】



端午節吃粽子太放縱,小心腸胃不消化!羅彩萍營養師:5要訣吃粽子,健康無負擔



椎間盤突出只能吃止痛藥?吳文誠中醫師:4招治療椎間盤突出,恢復無痛人生



頭暈眼花、疲乏無力,竟是低血壓惹的禍!吳明珠中醫師:4訣竅改善低血壓症狀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4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