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5° / 28° )
氣象
2024-06-13 | 優活健康網

我渴望被愛,同時又害怕受傷害?心理師曝陷入「依賴陷阱」走不出來

人是一種矛盾的個體,渴望被愛的同時又害怕被愛,你也是這樣嗎?諮商心理師海苔熊於《依賴陷阱》一書中,爬梳無所不在的依賴形貌,可能發生在伴侶、親子、朋友,甚至是職場當中,深刻剖析「過度依賴」的陷阱,層層回溯這種扭曲安全感背後的源頭,幫助讀者卸下恐懼,為自己擎一盞微光。以下為原書摘文:

渴望被愛,同時又害怕被愛?

你是一個想要被愛的人嗎?還是你與我一樣,渴望被愛,同時又害怕被愛?我在寫第一本書《在怦然之後》時以為是因過去曾深深愛過,也深深被傷害過,所以覺得每一段愛背後都蘊含著傷害。既然每個開始都會有結束,不如不要開始,就不會分開。

隨著時間,我慢慢發現,這個問題其實有許多不同的答案,尤其對於本身就缺乏安全感的人來說,恐懼與渴望,往往是一體兩面。就像是很多人一方面知道依賴是個陷阱,但同時也擔心自己如果不在這個陷阱中,會變得一無所有,來回拉扯之間,就選擇了在陷阱中掙扎,在掙扎中痛苦,在痛苦裡等待解脫。

你會發現,在依賴陷阱中載浮載沉的人,往往是「自我概念」相當模糊的人,不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不確定自己的自信該建立在哪裡,所以大部分的時候都會依對方的情緒、關係的穩定度,來決定自己的價值。



但我們也談到,人是一種習慣維持恆定的動物,這也意味著,當你感覺到內在很不安、很起伏時,會希望找回自己內在情緒的控制感,回到穩定、平靜、自在的狀態。這或許也是為什麼你會想拿起這本書、走進書店、走進諮商室、找朋友聊聊等。一個受困在依賴陷阱當中的人,之所以同時渴望被愛又害怕被愛,是因為對於「愛」這件事情有著兩相矛盾的想法。

愛可以讓自我覺得穩定、平靜,不再那麼惶惶不安。當對方給予穩定的愛時,會讓一個人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但同時,愛也會讓人覺得擔憂、害怕、不確定,尤其是當對方給予很多愛,或者是自己接受到很多愛的時候。

愈是被這些灌入的愛影響的情緒,無論是更開心、更騷動,都意味著我逐步失去對自己的控制——我需要靠別人才能夠幫自己充電,我好怕我生命的控制權被拿走,所以我好怕被愛。你可以看看接下來這幾種可能性中,有沒有你熟悉的影子。



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

多年前,我在一個線上問答網站「Quora」看過一篇文章,標題是「當有人對我好時,我覺得自己不值得,而且我感到很尷尬。這是為什麼?」,其中一位討論者Liz Christmas的回應一針見血又不失溫柔,我摘錄整理於此:

也許在過往的人生中,你沒有被好好對待過,這就是為什麼你很難相信其他人能夠對你好、能夠愛你。這也可能是在過去的日子裡,你一直是那個去給予、去善待他人的人,你覺得這是你的責任。接受別人的好,並非你所習慣的事。

有一段時間,我也不習慣別人對我好、愛我。記得有一次,我在社群上面徵求一個電腦小零件,有個陌生人家裡剛好有多的,想要免費送給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這很困擾,非常不好意思,說要付錢給他,但他並不想收我的錢。他最後說,如果我還是覺得卡卡的、怪怪的,可以改成把費用捐給慈善機構。

根據心理學的「社會交換理論」,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給予和獲得之間存在著某一種等價交換。你和一個朋友一起出去吃飯,這次是他付錢,下次就應該由你來付錢,透過這種方式,達到一種心理上面的平衡。

但人際關係並不是只有金錢上面的交往或是物質上的交換而已,有些時候朋友邀請你吃飯,他想要「交換」的是你臉上的笑容,甚至是只是喜歡你們兩個人單純在一起的時間,光是這樣就夠了。你不需要支付給他費用,也不需要下次再回請他,因為你的時間本身就彌足珍貴。

儘管如此,有些人還是會覺得尷尬,所以選擇爭送回禮,或主動提出下一次的邀約,透過這種方法來降低內心的不安和擔心。Liz Christmas也提到類似的例子,並說出自己如何「跨越」這樣的障礙:有一次他送給對方東西之後,對方真的收下來了,但在偶然的機會之下,對方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感覺,說自己並不是真的需要這個禮物,並且把禮物退還。

這個經驗讓Liz Christmas有些新的體會——不是每一個付出都要同等的回饋,也展現了一個概念:有些時候你給的愛,並不一定是對方想要的那種愛,而對方的拒絕,也不代表拒絕你,只代表他並不是真的需要那個東西。

看清楚對方給予背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索求,也了解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夠被對方接受,更重要的是,重新詮釋被拒絕和被接受的意義。這3個步驟會協助你從過往你不斷的自我責備和懷疑當中,慢慢走出來。



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還有一種情況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接受對方的好、收起對方的愛,表面上看起來是不好意思,但真正的原因是源於: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我的心理師朋友Chloe曾經問我一個問題,顛覆了我對自我價值的想法。她對我問道:「你覺得自己一個小時值多少錢?」當時初出茅廬的我,覺得免費都不為過,勉強說了一個數字,她才告訴我,每個人對自己的每小時定義價格,會決定他如何看待自己在這世界上的價值。

當然,金錢只是一個很粗糙的指標,可是如果連這麼粗糙的指標,你都覺得自己只值得那樣,這也意味著,當別人付出時間在你身上的時候,你會有一種「虧欠感」。或許你心裡會有一種潛藏的感受是,他花這麼多時間在我身上,我會不會是他的麻煩、累贅?

同樣的時間,他去做其他事、陪其他人,會不會更好?我是不是在占據他的人生?這一個又一個的自我詰問,其實是用問題包裝的自我懷疑,每一個問題都指涉你對自己的自我價值低落,所以你很害怕浪費別人的時間。

說穿了,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的人,就是覺得自己的時間價值比較低的人。而當下次你再產生類似的想法的時候,可以試著輕輕地對自己說:「我是有價值的,我的時間是有價值的,我也付出了我的時間在我們的關係裡頭。」當你開始肯定自己每分每秒的價值,你也會開始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