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會引發「腳中風」?醫警「6大症狀」速送醫:嚴重恐截肢
「下肢動脈阻塞」俗稱腳中風
隨著時序進入秋冬季,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介夫指出,「下肢動脈阻塞」俗稱腳中風,通常由血栓或栓塞所引發,當血液無法順利流至肢體末端時,會引發嚴重的缺血,進而導致組織壞死。
以下為腳中風常見的症狀:
- 疼痛
- 皮膚蒼白
- 冰冷
- 麻痹
- 感覺異常
- 摸不到脈搏
腳中風未及時治療恐截肢
陳介夫說明,腳中風若不及時治療,血流中斷時間過長,可能導致截肢甚至死亡。根據2012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急性肢體缺血研究顯示,每年每1萬人約會發生1.5例下肢急性動脈阻塞,即使經過及時治療仍有2至3成的病人還是會面臨截肢的情況。
此外,根據2024年美國心臟學會醫療指引指出,急性下肢缺血的治療效果與就醫時間密切相關,若未能在4~6小時內讓肢體再灌流,救回下肢的機會將大幅降低。
腳中風要如何治療呢?陳介夫表示,針對下肢動脈阻塞的治療,取栓手術有多種方式可供選擇,根據病人的病情與阻塞位置,醫師會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常見的取栓方法包括傳統的外科取栓手術、微創的血管內治療,以及藥物溶栓。
以「傳統外科取栓手術」來說,治療原理是直接切開血管、取出血栓,能快速恢復血液循環,但因為有傷口,恢復時間較長,適合嚴重阻塞或無法使用微創手術的病人。「微創血管內治療」則是利用特殊導管進入血管內,透過導管吸栓或機械取栓等方式將血栓移除,因創口小且恢復快,中等至輕度阻塞可使用,但需要自費醫材。
而血栓較小或無法立即手術的病人,則可考慮無需手術的「藥物溶栓」,透過藥物注射來分解血栓,但有出血風險部分,這部分需要與醫師詳細討論是否適用。
陳介夫解釋,每種方法都有其適應症與風險,選擇取栓方式時,必須根據血栓的位置、大小及病人的全身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因此,民眾在接受治療時,應與專業醫師充分討論,選擇最適合自身病情的治療方式,以確保最佳的治療效果。
【3種下肢動脈阻塞治療方式】
腳中風往往合併心律不整
陳介夫指出,許多腳中風的病人往往合併心律不整的問題,也是造成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心房顫動等心律不整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進而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因此,及早就醫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對於有心律不整風險的病人,定期檢查與適當的治療至關重要。
他也提醒民眾,若有心律不整,遵從醫囑定時服藥是控制心律不整的關鍵,並能有效降低血栓風險;若發現肢體冰冷、劇痛、麻木或變色的情況應立即就醫,以免錯過寶貴的治療時間。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
麻疹疫情延燒 醫師籲健康防護勤洗手做起 徹底清潔、病毒止步!
(2 小時前) -
吃魚做1事慘了!醫曝「恐怖畫面」示警 全網嚇壞:以後不敢吃了
(3 小時前) -
饗饗爆食物中毒疑雲 饗賓集團公布補償方案:賠等額餐費、醫藥費
(4 小時前) -
手腳突現「蟒蛇紋」!竟是睡前1習慣害的 醫生示警:有病變風險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