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6 | 優活健康網
大腸憩室炎有什麼症狀?該如何處理?「這件事」不改善當心糞石阻塞
60多歲劉先生,平時工作忙碌,飲食習慣上較少蔬菜水果,常有便秘的情形,在偶然健檢中經大腸鏡檢查,雖沒有大腸息肉或大腸腫瘤,但發現數個大腸憩室。近期因反覆腹痛、腹脹求診,檢查發現憩室發炎,詳細詢問得知,快過年了聚餐次數增多,飲食較以往油膩,蔬果攝取少,便祕的情況更加嚴重,給予藥物治療並建議調整飲食。
久坐、常便祕恐引發大腸憩室
優先改善便祕,防糞石阻塞
為什麼會造成大腸憩室?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大腸憩室是由於腸道中的壓力過大,使得腸黏膜被擠到腸壁肌肉層外,造成大腸腸壁向外膨出而形成囊狀突起物,憩室在整個消化道都可能發生,其中以大腸最常見。
久坐、常便祕恐引發大腸憩室
康本初說明,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可能有50%的人有大腸憩室,常見好發族群包括:
- 經常便秘者
- 腸道蠕動異常
- 纖維攝取量少
- 久坐
- BMI過高
- 有吸菸習慣
康本初指出,有大腸憩室者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但當腸道的壓力增加,憩室中卡有糞便,或是飲食習慣短時間大幅改變,就可能引起大腸憩室炎,而引起腹痛、壓痛、便秘、腹瀉、腹脹、發燒、發冷、噁心、嘔吐等症狀,其中以腹痛為最常見之症狀,疼痛位置通常直接和大腸憩室發炎位置相關,未及早治療可能會引發腸道出血、潰瘍、穿孔、腹膜炎等併發症,不可不慎。
優先改善便祕,防糞石阻塞
在治療方面,康本初提到,當發現有憩室後,應避免便秘的發生,減低糞石卡在憩室中的機率,並且避免油膩的飲食,降低發炎機率。一旦發炎,症狀較輕者,通常以抗生素治療,並配合清淡飲食數日;但症狀嚴重、憩室反覆發炎或是已有併發症者,就可能需要住院甚至手術。
康本初提醒,農曆年前,尾牙聚餐活動多,年節期間飲食也較易放縱,不少人飲食會偏重大魚大肉,較少纖維食物攝取,又可能缺乏運動,導致便秘情形,都會使大腸憩室炎的風險增加。自知已有大腸憩室者應更當留意,一旦發生大腸憩室炎,不但新年假期可能泡湯,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不可輕忽。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早期肺癌術後仍有復發風險!「基因檢測」超前部署 提升治癒機會
(27 分鐘前) -
專家示警「這些食物」會干擾藥效,千萬別一起吃! 起司、全麥麵包都上榜
(27 分鐘前) -
洋蔥切了狂流淚?學會「這幾招」就能避免 1圖教你辨國產洋蔥
(27 分鐘前) -
大家都知道吸菸會短壽,但只要戒菸??天就能多活1天
(46 分鐘前) -
婦科常見2種疾病與早逝風險有關,其中子宮肌瘤盛行率很高
(5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