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型肝炎併發代謝異常死亡風險及罹癌機率高 臺大醫院治療預防新研究 榮登頂尖國際期刊
肝病是臺灣的國病,其高盛行率與慢性B、C型肝炎有關,臺大醫院高嘉宏副院長所領導的肝炎團隊致力於B、C型肝炎併發代謝異常治療與研究。蘇東弘教授與黃上秦醫師的最新研究發現,B型肝炎患者若同時合併代謝症候群,死亡風險將大幅提升;但若B肝患者僅有單純性脂肪肝,沒有合併其他代謝異常,反而可使長期死亡率減半。
C型肝炎感染亦是導致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劉振驊教授最新的研究顯示,即使C型肝炎患者接受了有效的直接抗病毒藥物治癒C型肝炎後,若同時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患者罹患肝細胞癌的風險仍顯著高於沒有代謝異常的患者。因此,對於這些患者,應早期針對代謝異常進行藥物或生活方式的干預,並定期進行肝細胞癌篩檢。這一研究結果對於C型肝炎患者的長期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見解,尤其是對代謝異常脂肪肝病的治療與預防肝細胞癌的策略提出了重要的臨床建議。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均於近期發表於在國際頂尖期刊《肝病學雜誌》,引發全球肝病領域的高度關注。
B型肝炎合併代謝症候群,死亡風險飆升兩倍以上!
臺大醫院肝炎團隊針對院內一萬餘名B肝患者,進行長達15年的資料追蹤分析。主持本研究的蘇東弘教授表示,根據研究結果,若患者合併代謝異常,不僅顯著增加死亡率,且合併的代謝異常越多,死亡風險越高。若同時合併三種以上代謝疾病,死亡風險更是攀升至兩倍以上。研究也發現,假使患者後續才新出現糖尿病、高血壓,或體重由正常變為過重,也同樣增加死亡機率。
在多種代謝異常中,糖尿病對B肝患者的危害最為顯著;若糖化血色素超過8.0%,這些B肝病人的肝病死亡風險為控制在6.0%以下者的四倍。因此蘇東弘教授呼籲,B肝患者除了定期回診追蹤肝功能與肝臟超音波外,更應同時留意代謝症候群情形,一旦發現血糖、血壓、體重異常,務必儘速就醫檢查治療、調整生活習慣,才能有效降低死亡風險。
有趣的是,研究中另有意外發現:若B肝患者僅有單純脂肪肝,未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過重肥胖等其他代謝異常,則其長期死亡風險反而下降約五成。肝炎研究團隊黃上秦醫師表示,這呼應本團隊先前的研究成果:脂肪肝或許透過某種機制,有助於清除B型肝炎病毒、減少肝癌及肝硬化風險,進而降低死亡率。值得注意的是,若這些脂肪肝患者同時有代謝異常,死亡率則會再度上升。
慢性C型肝炎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病患的肝細胞癌風險
C型肝炎感染為導致肝硬化、肝臟衰竭、與肝細胞癌的主要因子。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24年全球C型肝炎盛行率約為0.6%。雖然經由C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藥物治療成功之病患整體的健康預後有顯著改善,但C肝病患若是合併其他肝臟疾病,仍可能使肝臟疾病惡化而導致相關併發症與死亡。
C型肝炎除了會導致肝臟纖維化,並會直接干擾細胞脂肪代謝訊號或是間接影響醣類代謝導致胰島素阻抗或是肥胖等狀況,最終引發脂肪肝病。一般無C型肝炎感染的族群約有30%-38%具有脂肪肝病,有C型肝炎感染者罹患脂肪肝病的盛行率約40%至86%,顯示C型肝炎感染與脂肪肝病的形成有密切關聯。
代謝異常脂肪肝病﹙舊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定義為影像學診斷為脂肪肝且合併至少一個心臟代謝風險因子(包含糖尿病/糖尿病前期、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因子)。目前實證醫學顯示C型肝炎病患在接受直接抗病毒藥物將病毒清除成功後,代謝異常脂肪肝病之盛行率會顯著下降。雖然C型肝炎治療成功後可以提升健康並減少肝細胞癌的發生,病患於C型肝炎治療成功後若有代謝異常脂肪肝病對日後肝癌的發生風險的角色仍不清楚。
於2014至2023年間,共有1598位合格之受試者參加劉振驊教授的臨床研究,其中679(42.5%)位受試者於成功清除C型肝炎後有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而另外918(57.5%)位受試者於成功清除C型肝炎後沒有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所有的受試者每6個月接受肝臟影像掃描以及血液甲型胎兒蛋白以確定有無肝細胞癌之生成。經過平均約5年的觀察,共有107位受試者罹患肝細胞癌,其每年肝細胞癌的發生率約1.44%。受試者若合併有代謝異常脂肪肝病其每年肝細胞癌的發生率約2.41%,較無合併有代謝失能異常脂肪肝病之受試者每年肝細胞癌的發生率約0.76%之風險為高。分析5年累積之肝細胞癌的發生率,受試者有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為10.4%,而受試者沒有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則為3.5%。
進一步分析顯示代謝異常脂肪肝病比心臟代謝風險因子更能影響肝細胞癌發生之風險。C型肝炎病患於成功清除病毒後若尚有代謝異常脂肪肝病則長期罹患肝細胞癌之風險較無代謝異常脂肪肝病之病患有顯著上升。因此,針對具有代謝異常脂肪肝病之病患,早期的藥物或是生活型態之介入治療,控制心臟代謝風險因子,可減少代謝異常脂肪肝病相關肝細胞癌之生成風險,此外需定期接受肝細胞癌之篩檢,以便早期偵測其發生。
代謝異常對肝病患者的健康有重大影響。因此除了治療肝炎病毒外,及時管理代謝症候群、維持健康體重與飲食習慣、並定期追蹤肝功能,將有助於減少併發症風險,包括肝硬化、肝癌等,從而提高預後。臺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劉俊人教授強調,肝炎患者要特別留意自我健康管理,定期追蹤肝功能和肝臟超音波,以發現肝硬化及肝癌;同時也應重視代謝異常的篩檢與控制,一旦出現血壓、血糖、體重或血脂異常,務必及早就醫,配合醫師建議做好生活調整與治療。
最新健康新聞
-
-
身體無異卻突然左手抖動、口齒不清 45歲女清醒開顱成功摘除惡性瘤
(2 小時前) -
強化關節,骨科醫說「這樣做」才不會傷膝蓋、髖關節! 小心你的體重可能是隱藏殺手
(2 小時前) -
元宵節吃元宵!元宵、湯圓成分相似 食藥署:製程不同
(2 小時前) -
脂肪肝竟能抑制B肝病毒?台大研究意外揭「輕度脂肪肝可降死亡率」
(2 小時前)